第82节:后宫(8)

万安被勒令退休时年已七十多岁,让时人传为笑谈的是,他由进房中秘籍获宠,败也由之。朱祐樘即位不久,有一天检视先皇遗物时发现了一只小箱子,里面装的全是房中术图籍。他大为吃惊,宫中竟有如此污秽的东西。内侍告诉他,这些书都是万阁老千方百计搜罗来进献给先皇的。朱祐樘让内侍怀恩捧着这一大堆书前往内阁诘责,这难道是大臣做得出来的事情吗?万安汗流满面,伏地不起。朱祐樘存心要羞辱这个不中用的老臣,逼他自行提出辞职。第二次又派怀恩前去,这次是把文官们弹劾万安的奏章逐条宣读。万安数次打断宣读告饶,但就是不提出辞职。读得口干舌燥的怀恩一步跨上前,摘下万安身上的牙牌说,你怎么还不走啊。万安回去后思前想后,次日正式递交了辞呈。万安、尹直逐出内阁后,先是徐溥、刘健入阁,起用王恕为吏部尚书,再是礼部左侍郎邱睿入阁。史传所称“朝多君子”的盛况,指的就是弘治年间一批文官集团的精英如李东阳、刘大复、谢迁、刘键等几乎同时登上政治舞台。

史称朱祐樘执政时尽管只有十八岁,却少年老成,很少受大臣们干扰,财政支出上也厉行节俭不大手大脚,只是一意培养国家元气,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总的说来,这个懂得克制自己欲望的年轻人,对他的子民也还爱惜。“朝序清宁,民物康阜”云云的赞词虽不脱词臣矫饰,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弘治初年的政治确是清明了许多。

回顾宪宗皇帝为政之弊,文官们总结教训,得出的结论是原因乃在于皇帝深居内廷被侍妾、宦官和一群宵小之徒包围,失去了与士大夫们的沟通、交流,致使上下否隔,政情不通。要让现在接位的孝宗皇帝回到按照文官集团的意志设计好的道路上来,成为有道之人主,可走的只有以下两条途径:一是把他从内廷的种种羁绊中解脱出来,二是以儒家经典一点一滴地去影响皇帝,最终达到改造、塑造他之目的,舍此之外别无他途。1488年4月,吏部侍郎杨守陈上书言事,提议遵祖制重开大、小经筵,皇帝应该每日两次听朝论政,正可视作文官集团集体意志的一次呈现。

大经筵是正统年间定制,每月逢二举行,一月三讲。小经筵原无定日,礼仪上也没有大经筵严格,进讲人的着装也不必过于正规,常服即可。杨守陈奏请把原本没有确切日期的小经筵改为日讲,进讲人须是道德学问都无可争议的“博雅端介之臣”,所讲授的内容,除了大经筵上要讲的圣贤经旨、帝王大道,其他如政事得失、民情休戚、官员们的治道等等都可选作进讲的内容。杨守陈还提议,应该在文华殿后面的披厦专门设立一个场所,用来存放前朝典籍、祖宗谟训、百官章奏,供皇帝退朝后随时披览。每天还应在前殿右厢常驻内阁学士一名,讲官二名,以备皇帝随时咨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