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滴血的永乐朝(21)

1410年,解缙得到了一个入京奏事的机会,这对一个谪臣来说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在此期间解缙竟然做了一件极不明智的事,彻底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解缙抵京时,正遇成祖北征未归,作为东宫旧人的他竟然不知避嫌,私自去拜见了太子朱高炽,尔后也不等皇帝御驾回京,就径自回去了。一直苦于找不到机会的朱高煦趁机出手,待皇帝回京立即报告了此事,告发解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实在有失做臣子应有的礼仪。朱棣闻讯果然极为震怒,猜疑解缙有结交太子,图谋不轨的企图,但对要不要逮捕解缙尚在犹豫之中。此时的解缙正在回返途中,他怎么也想不到一场风暴正从京师向自己逼近。他偕同检讨王偁到广东地面后,看到赣江两岸旱情严重,便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引水灌田。本来朱棣大概已差不多忘了这个小小的谪臣,奏疏一上等于是提醒了他,愤怒的皇帝急下诏令,将解缙逮捕入狱。

解缙在诏狱遭到了严刑拷问,根据他的部分供词及调查,这个所谓的案件还牵连进了大理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抃、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等多名中高级官员,其中李贯、王汝玉、朱纮、萧引高等人都在严刑拷扑之后瘐死狱中。回顾自己从才子到阁臣再到囚徒的经历,解缙可能至此才明白过来,在皇家的眼里,自己连同外面那些风光一时的大臣们,都不过是随意驱使的狗。用你是为了皇权永固,杀你也是因为这个政权已不再需要你,生杀予夺全在皇帝一己之私念。

他随时准备着去死。可是这个世界好像把他给遗忘了。

五年过去了,到了永乐十三年(1415)正月,锦衣卫纪纲向朝廷上报囚犯名单,朱棣在翻看时找到了解缙的名字,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话:“缙犹在耶?”

“缙犹在耶?”——这是一句语意暧昧模棱两可的话,当皇帝自言自语着轻轻说出,那是表示一种关切,一种对生命意志的钦佩和赞许。当它加上重重的疑问语气说出来,则透着一股刺骨的寒气:他还活着?他怎么还可以活着?!

锦衣卫纪纲亲耳听到了皇帝的这句话,他明白这话的意思,是要他在正月的这个大雪天里做一个刽子手:

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

时年,解缙四十七岁。

明史专家黄云眉考证说,修明史的写到这一节时,征引的是王世贞家乘考引野史,在“缙犹在耶?”之后的几句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样,而是:“纲退而与缙对泣,沃以烧酒,埋雪中立死。”

像锦衣卫纪纲这样惨刻少恩的人,在杀解缙前还与他相对流泪,并且让他死得像个堂堂正正的文人——在大醉中埋于雪地里结束生命——黄云眉说,“则狱之冤可知”。

冤与不冤,解缙已无语。这个以直谏著称的才子,他的舌头劳碌了一辈子,在漫天的飞雪中永远地噤声了。

洪熙元年——正德十六年

(1425—1521)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唐?韩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