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滴血的永乐朝(14)

1423年,胡濙回朝了,从《明史?胡濙传》有关此事所记载的字里行间透露的信息看,他给朱棣带来了一直想要的答案,至是,“疑始释”。

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胡濙来见时,朱棣本已睡下,听到宫人来报,竟不及等到天明,急忙起床,把胡濙召入,可见其心情急迫。胡濙四鼓过后才出宫,可见奏对时间之长,在这么长时间的君臣密谈中,他一定带来了有关建文帝的明确消息,而且很有可能,胡濙已和建文帝见过面,并有话要带给朱棣。朱棣既已知逊帝消息,却又无甚动静,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建文帝已认天命,无复再有复国之念。不然,以朱棣之残忍嗜杀,怎会尽释疑惑?

明史专家孟森先生在《建文逊国事考》中说,如果建文帝真的已经自焚死了,朱棣何必兴师动众去寻找,“何必疑于人言,分遣胡濙、郑和辈海内海外,遍行大索,大索至二十余年之久?”20世纪30年代,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开讲明史,曾提到那时故宫发现一套乾隆四十二年重修《明史本纪》刻本,《建文纪》末尾有这样的话:“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诡云帝尸。越八月壬申,用学士王景言,备礼葬之。”这也就是说,“自焚说”早已在四库定本中被改正,只是四库本很少有人读到,即使读到也很少有人注意到先后两个版本的异同,才会疑误至今,以为官修明史真的把建文帝写为自焚而死了。

据《明神宗实录》载,到了明万历二十七年,明神宗朱翊钧曾和大学士们谈起建文朝遗事,提出了这一久存心底的疑惑,传闻说建文帝逃亡,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如实回答道,国朝历史没有记载此事,听前朝故老相传,说靖难之师进入南京城时,建文帝按照老皇帝的部署,化装从水关御沟逃亡了,到了正统年间,有一个老和尚在云南驿站壁题诗,中有“沦落江湖数十秋”之句,御史召见此人询问,老僧坐地不跪,说他想落叶归根,查验后才知是建文帝。

由此可见,明人笔记野史中关于建文帝逃亡生涯的记载,并不是凭空虚构的。

才子复出

解缙回到江西吉水老家,从庙堂之高跌落到江湖之远,其内心的痛苦和愤懑可以想见。但太祖有令,让他读书十年,他又焉能不从。在老家住到第八个年头,朱元璋去世,建文帝即位,解缙以为对他的禁令自动解除,兴冲冲地跑到京师为新皇帝效命了。他这一冒失的举动马上遭到了弹劾,过失有两条,一是违反诏旨,尚未蹲满十年跑到京师来做什么?二是母丧未葬,老父又年届九十,抛下他们远游京师,实是大不孝。以解缙之聪明,竟然没有想到,本朝立国以纲常制度为重,有这两条,他想再在京师立足就难了,不久他就被贬任河州(今甘肃兰州附近)卫吏——一个边远之地不入流品的小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