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被召上殿来时,大放悲声,哭声响彻朝堂,朱棣不以为忤,为示礼贤下士,下榻亲自来迎接。以下这节朝堂上的辩论,向来被视作“方孝孺式硬气”最生动的呈现:
成祖降榻,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孝孺曰:“成王安在?”
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
成祖曰:“国赖长君。”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
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狂怒的朱棣命把这个不识抬举的家伙凌迟处死。方孝孺留下一首绝命诗,慨然就死。学生廖镛、廖铭检其遗骸,把他安葬在聚宝门外山上。方孝孺的兄长方孝闻,先他而死,弟方孝友与他一同就戮,妻子郑氏,两个儿子中宪、中愈自刎死,两个女儿皆未成年,投秦淮河死。一门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
方孝孺被处死,朱棣命翰林院侍读楼琏起草登基诏书。楼琏是浙江金华人,也是宋濂的学生,文才出众。楼琏战战兢兢勉强写完了诏书,回到家,对妻子说,我死了倒也罢了,只怕不承命的话还要连累你。妻子说:你还好意思回来?面对九泉之下宋濂先生的灵魂,你真的能问心无愧吗?楼琏羞愧难当,左思右想,到了傍晚自缢了。
《明史纪事本末》叙述到“壬午殉难”一节时,在方孝孺怒骂“死即死耳,诏不可草”后,还有下面几句对白:
文皇大声曰:“汝安能遽死。即死,独不顾九族乎?”
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
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每收一人,辄示孝孺,孝孺不一顾,乃尽杀之,然后出孝孺,磔之聚宝门外。
灭十族这节没有写入十七世纪的官方史书《明史》,这或许是后来的修史者故意为朱棣开脱,掩饰其残暴。清代朱彝尊更是言之凿凿,称《尚书》上记载只有灭九族,秦汉时至多只诛三族,所谓灭十族不过是三家村夫子之说,对此,明史考证专家黄云眉先生颇不以为然,认为朱彝尊这么说实在是“纠野史之失,而宽暴君之恶”。
在不久后公布的官方文件中,方孝孺则被描绘成了一个贪生怕死之徒。《太宗实录》卷九,“四年六月乙丑”条下载:“时有执方孝孺来献者,上指宫中烟焰,谓孝孺日:此皆尔辈所为,汝罪何逃!孝孺叩头祈哀,上顾左右日,勿令遽死,遂收之。”“丁丑”条下又载:“执奸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辜,遂戮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