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滴血的永乐朝(8)

战事在1400年秋天略有起色,时为建文二年九月,南军在新擢兵部尚书铁铉、历城侯盛庸的统领下再度北伐,并在十二月间与燕军会战于东昌(今山东聊城)一带。是役,燕军大败,伤亡数万人,朱棣突围而出,要不是建文帝有不得伤其叔父性命的死命令,朱棣早就不知死了多少回了。后来朱棣也看出了端倪,一遇战败就殿后押阵,把自己当作掩护撤退的盾牌,“官军相顾愕眙,不敢发一矢”,好多回就看着他这么大模大样地跑掉了。

1401年的战事呈胶着状态,双方在山东和中原地区屡有交手,互有胜负。到了1402年春天,战争的天平曾短暂地向南军一边倾斜。这年四月,双方主力大战于安徽宿州,当时燕军连失大将,再加不惯江南初夏天气溽热,于是拔营北撤。这本是南军大举进攻的最好时机,但建文帝在这关键时刻又一次举置失当,他听信身边廷臣的建议,以为燕军已退,京师不可无良将,于是命魏国公徐辉祖统兵撤回南京。孰料燕军趁机反扑,轻骑南下焚毁粮草,大败南军于灵璧,随即于五月占扬州,六月自瓜洲渡过长江,下镇江,直围京师。此时京师已无险可守,被轻而易举攻占,建文帝则下落不明。

打了三年的“靖难之役”,以朱棣完胜而告终。是年六月,朱棣在奉天殿即皇帝位,改元永乐,是为明成祖,又称明太宗。

清洗记忆

虽说是因为大臣们屡声“劝进”才即位,但明摆着是打进了京师才做成皇帝,要摆脱篡夺之嫌疑,堵天下人之口,首先要做的是否定前朝的合法性。坐上了帝位的朱棣既不给建文帝应有的谥号,甚至不承认建文的年号,把建文四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表示他这个帝位不是从建文帝那里继承来的,而是直接继承自太祖高皇帝。他甚至还暗示,老皇帝在世之日,就很喜欢他,和大臣动议过易储一事,想让他燕王取代皇孙承续大统,考虑到秦、晋二王在世,且比他年长,这才没有坚持。

其次是改出身。皇位继承,讲究嫡长之分,为了让自己的得位显得合法,他将建文帝时代所修的《太祖实录》修改了两次,称自己是太祖高皇帝的元配马皇后所生,与懿文太子朱标及秦、晋二王同母,因他的这几个兄长已经亡故,诸王中自己居长,所以从伦序上说,入续大统是理所当然。修《永乐实录》时,更是直接把“高皇帝生五子”写了进去。但后来修《明史》者不知是疏忽大意还是有意为之,在好几处都透露出朱棣并非嫡出。

他要让人们的大脑彻底洗去建文朝的一切记忆,于是建文时期的政府档案被大量销毁,宫廷档案和皇帝起居录等被涂写和修改,一切记载这一政变的私家记述和文献都被禁止,事实情形就像后世历史学家所说:“建文一朝之政治,其真实记载,已为永乐时毁灭无遗……成祖以为罪则罪之,既篡之后,谁与抗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