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第一章 空腹:时尚养生的渊源(3)

如来在涅槃前,告大众说:我超度后,芸芸众生,仍然经历着大劫大难,仍然摆脱不了生老病死,这都是因为没有断绝尘世间的饮食和五味。世界万物,美味佳肴,纵然辛苦得到了、享受了,也会让人九孔长流、四大无常,让身体产生废物,破坏人的体脉,垃圾沉淀在体内。求名利、求美食,只会让人沉沦受苦。我教给你们停厨经,按照这种方法诵读,就能戒除贪欲,身体正常,不觉得饥饿,寿命极长。

后面详细记载了需要诵读的经文和遍数,还有断食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无论是俗人还是出家人,都要在佛前许愿,杜绝贪念,净化灵魂。舌头抵住上腭,不得出声,有唾液就吞掉,调整呼吸,前三天难以忍受时,可以服人参茯苓枣汤,或吃一碗茶,或吃薄饼。三天后,小便微赤,有睡意。七天后,效果开始显现,各种疾病和宿疾一并消除。两周后,梦见天厨各种香味,自然就不想再吃人世间的食物了,此时也不用什么都不吃,可以吃些茶果。三周后,身体开始强劲有力。断食前,可以先饮汁一两日,后稀粥。这种方法可以让人排除欲念,令魔鬼不侵。

这说明,佛教中不仅提倡断食,还有非常科学的方法指南。尽管它所宣扬的“佛前许愿”、“天厨”是不科学的,但它所说的精神调节、循序渐进、断食前要减食、断食中也并非什么都不吃等观点,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仍然是很科学的。

佛教中还有“六斋日”这一说,“六斋日”原本来自于古印度的传说,即在每月农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若月小,则最后二斋日,当改为二十八、二十九),是鬼神作恶害人的日子,所以要在这六天里沐浴断食,后来这个方法被佛教沿用。

基督教的鼻祖耶稣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为了健康的关系,神会劝你挨饿,饿可以涤清肠胃,可以使人健康却病。”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断食是进入宗教的门户。”

我国古人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也发明了一种“洗髓”修炼法,具体说来就是先禁食一两天,而后延长到三四天,循序渐进,渐渐增加到28天,达到“伐毛洗髓、脱胎换骨”的效果。长此以往,就可以长生不老。

直到今天,世界上各教各派的信徒为了促进身心健康、提升灵性,年年月月,仍有定期或不定期的断食。

很显然,在许多宗教里,都认为食物是身体的负荷,会阻碍人的修行。而且,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人们的种种社会活动,仅仅是为了满足生存(即吃饭)的需要。因此,在不少宗教里,食物也是欲望之源,罪恶之源。在有些宗教大师的心目中,食物甚至等同于污秽物,例如直到现在,还流传着沐浴更衣、斋戒这一说,也就是在拜佛之前,为了表示对佛的敬意,显示自己的诚心,要在前一晚甚至前一周沐浴更衣,禁止荤腥食物。例如,《苏婆呼童子请问经》有这样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这样的:修行人必须先持八戒,或两三日断食,以避免在修行时,身内之屎尿、涕唾等各种污秽物流出而熏污了佛。

这些观点多少有些迷信的味道,但必须承认,佛教中的断食既吸收了古印度的医学成果,也吸收了中国古代的医药文化,作为一种养生疗病的方法,是有可取之处的。尤其是站在使身体健康清洁(内洁)的角度来讲,是非常正确的。而且佛教中的断食还和精神养生结合在一起,它并非什么都不吃,而是提倡辅以心理上的清心寡欲和心如止水,还提倡循序渐进地减少饮食,这些做法都值得提倡。

但它认为食物是污秽物,一切疾病都可以通过断食来治疗的观点,则是错误的。断食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