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一个成功的决策,等于90%的信息加上10%的直觉(1)

第28条

一个成功的决策,等于90%的信息加上10%的直觉

一个成功的决策,等于90%的信息加上10%的直觉。

——美国企业家S.M·沃尔森著名服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说:“直觉往往是把你引向成功的最佳途径。在我的事业中,直觉多次引导我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但也有我没有相信直觉从而失误的例子。”哈佛商学院的研究也表明,80%的大型全国性组织或跨国组织的高级管理体制者都把他们的成功归因于正确利用直觉。

联邦快递创办人弗雷得里克·史密斯和星巴克的总裁哈维德·舒尔兹是相信直觉并把直觉运用于决策中的两位领导者。

事实上,如果当初没有他们凭直觉做的决定,你的公司文件便不可能一个晚上就由美国送抵香港,也不会有美式悠闲咖啡茶座。

弗雷得里克·史密斯在耶鲁大学求学时写的一篇经济学论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物流概念,他认为在美国经济越来越依赖科技的基础上,速递行业将会成为新兴概念。

直觉告诉他,这个行业一定会大有前途。

但是他这篇富有激情的论文只得到“C”级成绩,思想保守的教授们并不认同他的看法。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史密斯不久后集资成功,以论文为蓝本,成立了联邦快递公司。

他说:“任何震撼性的改动都很难,因为你必须和一般人的看法对抗。”哈维德·舒尔兹加入星巴克之前,只不过是一位烹调器高级营业员。

有一年,他到意大利米兰度假,正坐在路边咖啡厅享受宁静舒适之际,他的“灵感女神”突然“出现”。

他想,像意大利这种提供好咖啡、舒适环境和快速服务的咖啡茶座,可能在美国市场大有作为。

舒尔兹宁愿相信自己的直觉,也不相信市场调查,因为他已预测到调查结果多数会警告他:美国人不会花3美元买一杯咖啡。

后来他探访了位于西雅图的星巴克,在那里品尝了令他神魂颠倒的咖啡,并发誓要令星巴克成为美国人的“第三个好去处”。

“一旦洞悉别人未察觉的远景,不管别人如何说不,都要想办法让梦想成真。人生要有所坚持,大事业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假如没有把握当年那一闪而过的小灵感,舒尔兹就不会完成今天的大事业。

英国学者菲尔·霍奇森曾经作过一项研究,发现有效运用直觉的管理人员作决定时快速而且有信心,不会花太多时间来衡量得失。

现在虽已进入新的时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用所谓“第六感觉”、“预感”、“本能”等直觉行为方式的企业领导者似乎大有人在。

但如果仅凭直觉,不关注当前的状况和信息,也必将自毁前程,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损失。

泛美航空公司的艾克是一个全凭直觉而不是根据市场的要求来决策的当家人,这使得泛美公司在泥潭里越陷越深。

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创建于1927年,至1980年初已成为全美第三大航空公司,航线遍及五大洲5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

泛美航空公司是美国境内的一家航线最广、历史最久的航空公司,它是美国国家航运业的化身。

然而好景不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它就一步一步地走向“破产”的深渊。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世界航空业竞争日益激烈。

加上世界经济不景气,交通量减少以及燃料价格上涨等原因,泛美航空公司陷入财政困难,仅1981年到1982年间,泛美营业额累计亏损就达10亿美元之巨。

由于处境日趋恶化,该公司总经理威廉·西卫尔被迫于1981年引咎辞职。

1982年,艾克尔出任泛美公司总裁。

但是,他没能挽救危难之中的泛美航空公司。

相反,他在选择飞机机型上,仅凭自我直觉,结果错选了机型,使泛美公司竞争力受损。

他在直观上进行粗略的比较,就选择了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生产的L1105—500型三引擎宽体飞机。

这种飞机单位飞行成本无论在油耗还是员工费用上都比竞争对手那些新型飞机高,泛美公司的竞争力因此大打折扣。

更不幸的是,洛克希德公司宣布停止制造L1105的各型飞机,使泛美航L1105—500型飞机的维修立即成为难题,没过几年,这种飞机就成为一堆废铁。

泛美航空公司为了争夺国内航线,领导层又投资购买了国家航空公司,这样又带进了一批DC10—30型飞机。

为了使公司现代化,艾克尔不惜花10亿美元巨款购买了西欧空中客车公司制造的A300型飞机,同时,又出售和交换了一批飞机。

这样,公司共拥有5个生产厂家生产的10多个不同的机种。

这正是经营航空业的大忌,因为繁杂的机种,使航空公司的培训、零部件的储备、引擎的维修以及机场管理等负担加重,无形地增加了飞行成本。

由于公司机型复杂,飞行成本偏高,泛美航空公司完全丧失了竞争能力,最后走上失败之路。

直觉,虽然在制定决策时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并有着一定的可用性和实用性,但不可否认的是,直觉也有它的局限性和更大的危险性。

如果决策者缺乏冷静的判断,以偏概全,否认科学决策的价值和有效性,不遵循科学规律,单纯依赖自身的直觉感应,必然会使得决策风险增长,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萨伯尔巴蒂亚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后,27岁那年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了一家新公司,梦想两年内微软能以4亿美元被收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