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1000亿华为的六个支点(10)

张锐的悲剧,有其个性化起因,也是今天这个社会的写照。中国独生子女一代,无论是富裕人家还是贫苦人家,都毫无例外地不让独生子女受半点委屈,让他们从小就脱离社会,就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圈子里通过依赖获得幸福。可是,社会又是一个越来越具有竞争性的社会,丛林规律无时无刻不起着作用。一旦压力当头,他们就乱了分寸。我们的社会并没有做好准备,如何面对张锐们这一代!

或许这是个世界现象。英国《泰晤士报》2007年7月9日发表《决不放手》的文章,提出"豢养的一代"这个名字。文章说,"豢养的一代"出生于1977年到1999年之间。这是一个有史以来最以孩子为中心的时代。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好得过了头,他们的父母和蔼可亲而且提供一切需要。但孩子太过依赖,独立性较差,一遇挫折,不知拐弯。而在华为,更是优秀人才扎堆,彼此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由此传导出来的气场往往会使一些意志薄弱者患上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任正非直面华为的"抑郁症"

任正非自己也曾经是抑郁症患者。华为不断地有员工自杀与自残,而且员工中患忧郁症、焦虑症的不断增多,令任正非十分担心。还在张锐自杀前,他就曾给党委委员写信,专门谈及员工的抑郁症问题。

任正非以自己为例,对走出抑郁症困扰,开出了药方。他认识到,企业不能只是给高效率的员工高薪就可以撒手不管其他的事情了,还必须创造条件,让员工从身心上解放自己。

任正非看到华为员工钱多了,却不知怎么花钱,有些甚至成了守财奴。他断言,丰厚的薪酬不能带来优裕、高雅的生活,也就没有了意义。钱多不是使我们精神自闭、自锁,而是应该去创造条件,追求一点欧洲的绅士风度和淑女精神。

人生是美好的,美好并非洁白无瑕。每一种美都有残缺,残缺美才是生动的美。人生苦短,不必自己折磨自己。

任正非意识到,公司可以引导员工懂得高雅的文化与生活,积极、开放、正派地面对人生。但是归根结底,每个人都要懂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理。人生是美好的,美好并非洁白无瑕。每一种美都有残缺,残缺美才是生动的美。人生苦短,不必自己折磨自己。在任何处境下,都不可以对生活失去信心。

差距让人攀比,弱点添加忧虑。任正非说,他正是接受自己身上那些难以克服的弱点,集中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才使他成为华为的CEO。因为,克服缺点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往往远远大于强化优点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只有建立自信,才会更加开放与合作,才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信的最后,任正非强调:"我相信每一个人都能走出焦虑症和忧郁症的困境!"

作为一个曾经的抑郁症患者,任正非的感悟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抑郁症是我们为自己构筑的心灵牢狱,而且正因为是我们自己构筑的,所以我们就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打开枷锁把自己解放出来。

英国心理医生特罗茜·罗尔说:"抑郁症是我们为自己构筑的心灵牢狱,而且正因为是我们自己构筑的

,所以我们就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打开枷锁把自己解放出来。"从抑郁症中走出来的任正非,深谙这个道理。一个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平庸之辈,是不会陷入抑郁的。每一个人幼年时期的生活环境或特殊事件,都会在当事人的精神层面留下难以改变的痕迹,成为左右他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成为金钱的奴隶、自闭、自锁的人,与金钱的多少无关,关键是要改变对金钱的认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上去简单明了,却正是任正非走出抑郁的药方。为了自己的员工,任正非不惜承认自己也是个抑郁症患者,可谓大智大勇,其中也透露着任正非对员工深切的爱。但是,我也在任正非的信中读出了一些无奈。任正非甚至重复着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的一些老生常谈,可是却没有直奔华为的"压强文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