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营建企业外部纳税环境(3)

(二)企业外部纳税环境的主动营建

3 2改善企业的纳税环境

北京某生产女装的企业,于2002年初成立。在创办初期,企业规模较小,财务核算也不规范,老板为了财务处理上的方便,与税务局商定,对本企业的所得税采取定率征收的方式。

这一方式在当时给这家企业的财务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两年后,该企业年营业额达到了2000万,由于其所得税定率是5%,2000万乘以5%是100万(应纳税所得额),100万乘33%(所得税税率)是33万。

2000万的营业额要交33万所得税,对该企业来说负担就比较重了。企业老板无奈之下求助我们。

整体来讲,相对于流通领域,生产加工这个环节利润是比较薄的,靠的是规模效益。因为这是一家服装业的生产型企业,33万的所得税极大地挤压了该企业的利润,企业经营变得无利可图。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老板的积极性就会消退,企业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除纳税方式之外,该企业财务上需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包括财务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等等,但首先要改变的还是纳税方式,如果纳税方式不改变,企业一点发展空间都没有。

对该企业来说,只有解决了外部环境问题,建立一个良好的税收空间,才有可能解决其他问题。通过努力,我们首先帮助企业改变了纳税方式,然后才开始解决其他财务问题。

3 3无意识营造的纳税环境

北京的房地产业是一个规模很大的行业,房地产行业有一个特征:广告费支出非常大,一个项目几百万广告费是家常便饭。有一位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就考虑,自己与其一年要向广告公司支付成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广告费,干吗不自己成立个广告公司?于是他自己出资注册了一家广告公司。广告公司成立后不久,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这个老板看到房地产业利润率降低了,就开始考虑转项。他看到北京的餐饮业利润很高,于是就注册了一家餐饮企业,最后,这位老板同时拥有三家居于不同行业的企业。

读者从这个案例可以发现,这个老板在设立上述三家企业时,完全是按照什么行业盈利干什么的原则来做的,基本没有考虑税收的问题。但即使没有考虑税收问题,他也在无意识中给自己设定了企业的外部纳税环境,相对于房地产公司而言,其他两个公司就是它的外部纳税环境,只不过这种盲目设定的环境对他不见得有什么好处而已。

上述这两个案例很简单,但是却提示我们在设立公司的过程中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业务因素,还要加入税务筹划的因素,加入财务管理的因素。一定要主动为企业营建一个外部的纳税空间。

那么企业的外部环境有哪些?我们如何主动去营建这些环境呢?经过我们长期的财务实践,总结出七大账外空间:优惠政策空间、不同法人主体空间、合同空间、区域空间、关联企业的空间、经营品种的筛选、业务链的再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