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营建企业外部纳税环境(1)

3 1合理避税不在账内而在账外

某企业是2003年3月创办的拥有汽修经营权的企业,股东由两个自然人和一个法人组成,属于汽修行业的一般纳税户。由于行业的原因,劳务费占其收入的比例高达40~60%。

而作为一般纳税企业,汽修行业只允许配件部分抵扣,劳务费不能抵扣。

这家企业的经营情况非常好,6月份正式营业,到9月份就达到900多万的营业额,营业额增长得非常迅猛,但是税负也压得老板喘不过气来。

用老板自己的话讲:“有些老板挣不到钱发愁,我是挣到钱也发愁。”

行业的因素和自身迅猛的发展造成企业所得税税基增大,增值税税负提高。该企业的税负问题如果仅仅从账内来考虑,没有什么较好的办法。

运用国家对福利企业的优惠政策解决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问题。

采取了上述措施之后,该企业的所得税税基大大减小,增值税税负明显降低,到年终汇算的时候财务状况就基本好转了。该企业老板认为,上述建议不仅对他们,对整个行业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账内避税等于钻税法的空子

为什么该企业自有的财务人员束手无策,而我们却轻而易举地就解决问题了呢?主要是思维角度的不同。

一般财务人员的思维局限于账内避税,而我们却是跳出账内,到账外寻找解决企业税务问题的办法。那么,为什么说账内避税有局限性呢?主要是因为账是税收的载体,账受税法的严格控制。

一般的企业在经营中通常会遇到28个税种,基本上在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会遇到。比如,在设立的时候,企业要租赁经营场所,就要缴纳房产土地税。

前面的案例提到过,由于税务知识的缺乏,30000元注册的公司一年要交35630元的房产土地税,可见企业一设立就要面临税的问题。在企业开始营业但还没有挣到钱时,要交纳流转税(包括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

流转税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不管企业是否有盈利,只要有营业额,就要按一定的比例纳税。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企业开始有了利润后,要交企业所得税。在进行利润分配时,对于企业股东而言,股东分红要交纳20%的个人所得税。

从我们仅举的这几个税种中,大家便可以看到,这些税种是从企业设立、到运营、到盈利、到利润分配的各个环节上,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对企业征税,而主要依据就是企业的这套账,所以说账是税收的载体,而税收又是有法律严格规定的,是纳税人必须遵守的。

既然账是税收的载体,那么账内避税等于钻税法的空子。这个结论非常重要。虽然税法也有漏洞,不是铁板一块,但是税法的漏洞很有限。那么很自然就会得出,如果是在账内避税的话,空间是很有限的。

既然账内避税空间有限,那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做事必须有逆向思维,在前面一章中,传统事后算账的做账方法产生一系列弊端,我们就试试事前算账。在账内避税空间不够的情况下,我们就要考虑从账内到账外去寻找出路,看看账外有没有空间。

“白话”企业所得税——有了利润就要交的税我国的税法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内容是讲企业所得税的,包括企业所得税各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为便于理解,我们把企业所得税中老板必须知道的要点通俗地介绍一下。

第一,企业所得税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有了利润以后要上税,这是企业所得税的一个基本含义。

第二,企业所得税有如下几档税率。

第一档税率是0,这是企业非常希望的,挣钱也不用交税。0税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适用,如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的三免三减,即三年免税三年减半征收,三免三减中的免税期间税率就是0。

第二档是7 5%的税率,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不是33%,是15%,在15%基础上减半是7 5%,所以产生了这一档税率。

至于第三档——15%的税率,这是外商投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适用的税率。

此外还有18%、27%、33%、24%四种税率,是根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表中的税前利润加减调整项目所得结果就是应纳税所得额)来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适用18%的税率,这是国家为了照顾中小企业发展实行的优惠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10万元之间的适用27%的税率。10万元以上的适用33%的税率。

还有一档税率是24%,适用于老少边穷地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开发区。

企业缴纳所得税的时候首先应该搞清楚自己适用的是哪一档税率。

第三,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是查账征税和定率征税。查账征收,先由会计算账,算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再乘以税率,就得出企业应纳的所得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