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

作者之二:翟杰

我是20个世纪50年代的独生子女。那个时代,像我这样的独生子女实在是“稀有动物”。每当人们谈到这个话题,都一致地怀疑我是抱养的,或是寄养的,总而言之:不是亲娘养的。因此,我是在社会及周边人群的怀疑、猜测、惊讶、探寻、不解中长大的。也许就是这样的生活环境,让我认识到:我必须一个人承担起多子女家庭中兄弟姐妹们共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的责任和义务比他们重几倍甚至十几倍。这也许是当代独生子女们遇到的同样问题。因此,我就要将多子女家庭中每个子女所具备的某种能力集于我一身。这也许就是我必须要多学、多做、多掌握的家庭历史原因。就是在这样的家庭和社会压力之下,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不知不觉之中,我成了被人们誉为“多才多艺”的素质教育典型。

正是这样的原因,在我成年以后,我成了素质教育的倡导者和推行者,同时也是自发素质教育的受益者和实践者。我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没有很好的学习环境,我大部分的知识积累是靠自学。在完成必要的规定学习任务之外,我喜欢什么就多学点什么。就这样,我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每当我在讲课和培训中,时而侃侃而谈、时而翩翩起舞、时而引吭高歌、时而诙谐幽默之时,学员们都不禁像探宝一样问我素质教育的问题,尤其是为人父为人母的家长们。从他们热切的询问中,我体验到了他们对孩子的珍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对子女教育的困惑。于是,在我的课程设置中,又增添了一个领域:亲子教育。

在我从事亲子教育课程的几年里,我越来越感受到,仅仅靠我个人一堂课一堂课地讲,已经满足不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需求。于是,一个用书籍这种更快、更广的传播方式,将我30年独生子女的亲身体验和我20年教育独生子女的亲自实践,这样整整半个世纪的收获与大家分享的愿望便油然而生。

于是,我把这个想法与新华出版社高级编辑、我尊敬的大姐卢瑞华老师、北京博士德公司总经理朱新月先生和张明帅先生、高磊老师交流后,立即得到了大家的首肯。我的恩师——中国教育艺术大师李燕杰教授、著名亲子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大姐,也非常支持,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

我把对外关系搞好后,又开始搞对内关系。我把这个想法与我的孩子——本书的第一作者翟羽佳,我的妻子——本书的第三作者李雅杰,我的母亲——本书不署名的高级顾问谷桂兰老人沟通,得到的回馈是:我们家“参众两院”一致反对。

孩子说:你把我本应该藏在心里的回忆公之于众,我还有什么隐私……

妻子说:我知道你把我拉进去,就是要拿我当反面典型……

母亲说:我在新华书店卖了一辈子书,不想看到书中对你爸爸的批评……

面对此情此景,我一时犯了难。我个人认为:按照我的创意和策划,如果没有他们参加,出版这本书的意义就不大;如果没有他们的配合和参与,这本书也写不成。于是,我开始问自己:平日里,他们对我的工作一向是大力支持、积极配合,这次为什么一反常态、集体反对呢?很快,我找到了原因:是我没有把出版这本书的道理和意义讲清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