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素质一小步 民族素质一大步(1)

如果评出在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素质”一词一定榜上有名。可是在中国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中国的国民素质到底有多大提高呢?是否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匹配呢?很难断言。

如果说提高了,为什么上了点年纪的人要怀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人的纪律性和民风的诚实、朴素呢?

如果说提高了,为什么那么多从海外发达国家回来的人,要大谈我们的素质低呢?

现在,“素质低”几乎成了骂人的流行语言了。

为什么每个人都说别人素质低

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每个人扎扎实实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汪中求先生在他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也谈到了个人素质问题,其中举了一些典型的事例,还有他自己的看法,说得很有道理。在征得汪中求先生的同意后,在此进行部分引用,作为参考。

去年12月,我出差来北京,一天傍晚去访问一位朋友。我们从朋友居住的小区出去吃饭时,一辆奥迪车从我们身边缓缓驶过。车内坐着的俩人显然是一对父女。快到小区的大门口时,车放慢了速度。

这时,一只纤细的小手从车窗里伸了出来,哗啦一声将一把瓜子皮扔到小区的路面……我的朋友脱口说了一句:“什么素质!”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心里很难过。

如果有机会,我想问问这位父亲:你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我想问这位女孩:如果你是在自己家里,你也会把瓜子皮随手往地上撒吗?

北京的汽车在2003年底已突破了200万辆的保有量,请记住:并不是因为你开了宝来、奥迪甚至宝马,就证明你的身份提高了,你的素质提高了。

我的这位朋友在美国、加拿大住过三年半。他对那里的干净、卫生、人们公共意识之强赞不绝口。他告诉我:在美国、加拿大,一些大学生宿舍里面也很乱,但是这些人一到公共场合,个个都是谦谦君子、婷婷淑女。三年半时间,他没见过一个人随地吐痰。并不是他们没有痰,而是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把痰吐到随身带的卫生纸里,再扔到垃圾箱里。

这正好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做法相反。中国到处都在建造新房子,到处都在装修,自己家里可以收拾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可一到公共场合,表现截然相反——因为那是公家的。请问,你们有谁在家里随地吐痰的?

随地吐痰问题,大家谈了多少年,又有多少改进?

据测算,北京市每天随地吐的痰就有三吨之多!数字是否准确,我不敢断定,但我可以告诉你我的“抽查”结果:

一次,我和一位朋友去海淀图书城购书,然后准备去人民大学。这天天气晴朗,购完书后我们就想散散步,一路沿着苏州街往海淀南路走。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观察,沿路就做了简单的“观察”。

结果,20分钟的路程,遇到了14个吐痰的,其中13个随口吐到地上,只有一个人吐在卫生纸里,扔进了垃圾箱。

这个调查虽然有随机性,但是,人的下意识的行为更能表现出自己的素质的高低。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状。

几日前,我看到呼和浩特市一位名叫孟志坚的中学生写的作文:“明事理,谈做人”,颇有感慨。孟志坚同学写道:在呼市实行公交车无人售票改革的第一年里,公交公司损失了5万元。票价涨了,公交公司却赔了:有些人用半张的伍角纸币顶替车票,有的人用铁片、钢片顶替伍角硬币,还有的用蒙古币、俄币代替伍角硬币。

这些假冒伪劣的钱币加起来就是5万元人民币。什么概念?就是10万多人次无票乘车,如果排成一队可排到50公里长——还不算逃票的人数。

一个中学生的思考应该引起我们成年人的思考,应该引起我们社会的思考。

孟志坚同学在作文里还列出了呼市颁发的“呼市市民行为十不准”: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破坏绿化;不损坏公物;不闯红灯;不打架骂人;不乱写乱画;不噪声扰民;不乱停车辆;不随地便溺。

请问大家:以上列举的小事你做到了没有?哪个城市没有市民文明公约、守则?我们每个人又做得怎么样?

我一再强调,并不是我们没有制度,而是我们没有踏踏实实地去执行。

当你走进北京任何一家五元书店、十元书店时,你会发现绝大部分是盗版书。我不明白:如此堂而皇之的偷盗行为为什么就没有人管?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捧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