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有企业长时间续存的,如中国的北京同仁堂,始创于康熙8年(1669),至今已经存活了337年!同仁堂以“修合济世”为己任,在选料上十分讲究,在制作上精益求精,严格遵循“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的祖训。因此,所制药品质量优良,疗效显著。这种“修合无人问,存心有天知”的敬畏及敬业精神,把他们的经营与关注人们的身体健康联系在了一起。
而那些存活期极短的企业,之所以无疾而终,除了经营不善等原因之外,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没有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为利而利,逐利而居。我们常说一句话叫做“利令智昏”。因为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作支撑,利是只认大小、不分对错的。逐利的结果就有可能把公司引向违背人类利益的毁灭之路上去。
当然,企业追逐利润没有错,因为追逐利润是资本的属性,但企业获得利润只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不是企业生存的理由。企业生存的理由应该从企业的外部去寻找,即从外部寻找其存在的意义。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大学、宗教组织以及同仁堂的例子一样。正是基于这一点,远大空调总裁张跃曾深有感触地说:“伟大的公司要面临很多挑战。那些基础的质量、技术的挑战,我都觉得不大,价值观的挑战是最大的。在中国要做公司,要做一个真正100%符合常人道德观的公司很不容易,但是我们一直在坚持这样做,并且将永远地坚持下去。”惠普公司创始人威廉·休利特曾说:“回顾一生的辛劳,我最自豪的,很可能是协助创设一家以价值观、做事方法和成就,对世界各地企业管理方式产生深远影响的公司;我特别自豪的是,留下一个可以永续经营、可以在我百年之后恒久继续作为典范的组织。”
管理大师韩第说:“人会死去,而组织可以永续生存。当然只有很少的几个可以。”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让一个组织成为优秀的组织而永续生存呢?我认为:
第一、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
第二、要确保这种价值观,一方面通过制度,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战略,把这种价值观贯彻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去,成为员工自己的行为和判断对错的依据。
第三、在企业制定战略的过程中,除了在经营方面确定该经营还是放弃之外,还应该在价值判断上回答该做、不该做的问题。
马明哲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要一只眼睛看战略,一只眼睛看组织,并且看组织的这只眼睛不能色盲、不能老花、尤其不能近视。”要保证看组织的这只眼睛不色盲、不近视,就要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明确的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