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要爱得深,干就要干得好

“爱就要爱得深,干就要干得好”这句话,我把它作为座右铭印到我了的名片上,用以指导我的工作和学习,并经常在演讲中向听众介绍,以激励听众。

我认为,爱是解决我们工作倦怠的一剂良药。正是因为有了对工作的发自内心的热爱,我们就会愿意付出心血,就会想办法把要做的事情做好。而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的时候,激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学习舞蹈工作的时候,我深深地热爱着我的舞台;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我也深深地爱着我的讲坛。正因为我有了对自己从事的舞蹈和演讲的无限热爱,并有把它做好的决心和韧劲,所以我才能在这两块园地的耕耘中有所收获。

就拿我钟爱的舞蹈来说。舞蹈固然有造型和刹那间的静止的美,但更是一种流动的美,表演过程中,旋转、流动着的神韵和节律,更能显示出舞蹈的魅力与光彩。就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来说,如果没有把艺术的一腔挚爱倾注到其中,要掌握好它的韵味和乡土风格,是非常难的事情。这就是有很多舞蹈演员,虽然有着很好的舞台表演技巧,但就是表演不好的根本原因。跳民间舞蹈,表现不出民间的风味和乡土气息;跳古典舞蹈,不懂得手、眼、身、法、步、意、念、精、气、神,就会失去那种流动着的神韵。所以,我认为技巧可以学,而神韵是学不到的,必须用你那一腔火热的爱才能找到。所以,不论从事哪一个行业,要想把工作做好,必须要倾注全身心的爱。

1961年,由于出访挪威、瑞典和芬兰这北欧三国的需要,我们根据古典舞剧“小刀会”中的集体弓舞,改编成了“双人弓舞”,我扮演其中的男勇士,我的舞伴姚雅男扮演其中的女主角。对于其中使用的诸如云手、山膀、剑指、虎抱拳、顺风旗、梭步、垛泥、蹬弓步、卧鱼、鹞子翻身、猫洗脸等一些动作和技巧,我基本上能够用得灵活,觉得适宜,但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姿势是十分讲究韵味和曲圆的。所谓“韵味”,指的是韵律、味道,要丰韵多姿,体现出神情体态的美。所谓“曲”,指的是弯曲、迂回。曲在京剧表演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演手法,认为无曲不美。所谓“圆”,指的是舞蹈的旋转律动,要浑圆一体、圆满准确、饱满丰韵。而要做到曲与圆,就必须注意到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准确地表现出欲进先退、欲伸先曲、欲急先缓、欲起先伏、欲高先低、欲直先迂、欲浮先沉。古典舞的表现如此考究,对于我这个功底薄的演员来讲,不下一番工夫,是难以达到演出要求、登台献艺的。但是,爱就要爱得深,干就要干得好!我不能随随便便地糊弄自己,更不能随随便便地糊弄观众。怎么办?采取我的老办法,勤学加苦练。

为了演出“弓舞”中的神韵,我找到了戏校的赵雅枫老师,请她帮忙。我把“弓舞”中的一招一式、来龙去脉跳给赵老师看,求得老师的具体指点。就这样,每到星期天我就和舞伴姚雅男同志一起骑上自行车,往返百十里,风雨无阻地去求教赵雅枫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揣摩之后,我终于能够掌握舞蹈的技巧了,并且能够准确地再现“弓舞”中的神韵。当我和舞伴把这个舞蹈介绍到国际舞台上时,受到了国际人士的赞誉。1962年,在北京举行的单、双人舞比赛,我们的“双人弓舞”受到了专家及同行们的好评,并把该舞蹈普及到了全国49个单位。

我始终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有舞蹈天赋的演员,但不甘落后的精神和勤奋苦练的意志,弥补了我身体条件上的不足。我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把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变成对工作的挚爱,倾注到我们的工作中,希望之花就一定会开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