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已经开始仿照企业实行工作餐制度,这是非常好的尝试,希望各地、各级政府都能推行类似的制度,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都严格执行,严格检查,严厉处罚。把控制吃喝成本,提高到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对违规者要追究责任,对接待单位违规超标,要以贿赂行为处理。
工作餐的标准要订多少呢?美国市长请客超过9美元算贿赂,中国标准应是多少才合理呢?各地、县、市生活水平有所不同,但我认为,中晚餐每餐20元,每天50元,应是发达地区(如深圳)的上限,其他地区还要相应酌减。特别应该强调的是,跟进检查是关键,光发文件是不够的,可以将工作餐的金额标准通过报纸电视向公众公布,并聘用志愿者暗访、监督(北京市公安局就聘用了6000位警风监督员)。
(三)车辆成本节约
我有一个在政府工作了20多年的同学,其中有几年被派往政府下属的企业当领导。
这个企业有个小车队,80多辆车,一年亏损近200万元,平均每辆车亏损2.5万元,其中维修费、油费、公车私用的漏洞很大。我的同学上任后,采取了几项强硬的措施,很快便产生效果。
一是选择几家信誉好、管理正规的维修点,作为公司的定点维修单位。公司的车辆需要维修了或坏了,由公司指定专人开到维修点维修,司机不得自己开车去维修。这就阻断了司机向维修点要回扣,虚开发票的漏洞。
二是所有车辆统一定点到中石化的加油站加油,统一使用油票。
三是每个司机每天要填写一份公务行车的行程表,累计行程,每天将公务行程与车上里程表数字对照,每周将公务行程与用油量对照。通过三对照(公务行程、里程表数字、耗油量),基本上制止了公车私用的情况。
推行了这些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后,同样是这些车、这些人,一样的工作,运输业务量增加了8%,每月的耗油量却下降了36%,维修费减少了40%,非公务用车和非必要费用的水分被挤得差不多后,小车队开始盈利,平均每辆车盈利达4000多元。
政府公车使用中的漏洞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各地各级领导不能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自流。政府的管理者们应该向优秀企业学习,像管企业一样地管理政府,经济有效地开展行政工作,切实把不断攀升的成本降下来。涵江区的公车改革
2005年8月15日,莆田市涵江区率先启动公务用车新机制,向公车私用、公车滥用说“不”。
半年多过去了,这项新机制执行得如何?
2006年4月3日,记者来到涵江区政府大院门口,从7∶50~8∶20,上班的公务员或步行或骑摩托车、自行车进入大院,没有发现一辆“车改”对象的公车出入。
首批车改对象涉及全区62个机关单位的102辆公车,改革措施采取了5个统一,即:
第一、统一标志。
统一贴上“涵江公务车”标志以及举报电话,以便群众监督。
第二、取消上下班接送。
第三、车辆统一入库管理。
在机关内划定定点停车位,公务结束时必须将车停在指定地点,不许司机开回家,对“夜不归宿”的司机通报批评或待岗处罚,同时部门领导连坐(效能警告)。
第四、统一定点维修、加油,实行行车日报制度。
使用IC卡定点定车加油,维修费登记报销,司机每天要填报出车事由、时间、地点、乘驾人员,并将耗油量与公务里程挂钩核算。
第五、公车费用统一单列财务科目,按月公示里程和费用。
新措施实施以来,有13个单位顶风违规,被通报批评,一名科级领导受到廉政谈话。2006年1月5日晚,区环保局司机未经领导同意及未办任何手续私自将该局公车(载5人)开到白少镇朋友家玩,因在回来的路上发生车祸而惊动了上级领导,受到纪律处分。
车改实行后,取得了显著成效,成本明显下降,仅前3个月里,实行车改的102辆车,节约油耗12万元(车改前约56万元),实行IC卡后一年估计可节约汽油费20%以上(原来约220万元)。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已是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落实到位。
这些分分厘厘均取自于老百姓的财政支出,本来是可以不花或者少花的。假如我们平时就毫不松懈,工作到位,管理有力,不给少数人钻空子,这些钱完全可以用在其他更有意义的地方。
——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