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政府系统内部的管理变革力量不断发展,其呼声之高,行动之快,力度之大,令人震撼。
陕西省榆林市副市长路志强,就是党政机关中疾呼管理变革的务实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005年12月27日,陕西省法制办召开《陕西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草案)》的一个小规模论证会。这次会议邀请了几位法律专家,还有一些地方官员。
会议主持人开场时就宣布:“今天是内部研讨会,大家可以放开讲,保证不抓辫子,不戴帽子。”
路志强翻开由市委办公室准备的发言稿,发现这15页的稿子和以前的发言稿一样,“说的都是官话,没有讲出基层真实情况”。于是他趁着其他人发言的时候,边听边草拟即席讲话提纲。
第5个发言的是路志强,他的即席讲话提纲也拟好了。简单的开场后,他就直指发言的核心:“要做好十一五期间的依法行政工作,必须把现在工作中存在哪些不依法行政的问题找准,然后对症下药,再提出对策。”
随即,路志强说出了他总结的10个问题,并同时提出了10个相应的解决办法。
“当时会场上反响热烈,结束时一片掌声。”省法制办综合交流处武处长回忆当时的场景,并评价说:“他的讲话切中时弊,这是他在基层工作的总结,不是无的放矢。”
会后,法制办索要了他的发言草稿。1月6日,内部刊物《政府法制》将发言录音整理后全文刊发。1月19日,《法制日报》在头版刊发路志强发言全文,称之为“行政十弊”。这一醒目的标题,使文章迅速被各媒体转载。在网络上,网民们对此事关注度极高,评论如潮……
链接
行政十大弊端
一、行政权万能
明明是下级的权力,明明是部门的权力,明明是副职的权力,但就是这么被上级领导给抢走了。
二、法规变相变形
明明法律有规定,但他就是不给你按这个来,甚至给你变形。这个问题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比较突出,也比较普遍。
三、法与情、法与理互相脱节
比如说,有个农民把一个年轻人撞死了,按法律规定这农民就要赔10万元,但他不可能拿得出那么多钱。如果给他调解成5万元,当场结清,这不就解决了?结果不这样干,所以有法难依。
四、一些人依法搞腐败
政府的很多部门一般至少都掌握一部法律,好多法律自由裁量权太大,许多部门就依靠掌握的这个执法权搞腐败。
五、决策不科学是最大的腐败
决策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一个决策失误就可能造成高达数亿元的损失。
六、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出现一言堂
现在基层有法不依、决策不科学、依法搞腐败等问题,最大的根子就是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
七、利用掌握的政府信息搞腐败
比如招标,本来三天完成的事,他们一两天就做完了;本来要开信息发布会,他在不太知名的媒体给你发布这个信息,这样他可以限定信息公布的范围。
八、审批权过多
我国的行政审批权尽管减少了一些,但还是多。减少审批事项后,有些机关往往抓住一个特殊事例夸大,又把权力收回来,形成反复。
九、办事无期限
很多机关办事没法定期限,很多人利用这个时间段来搞腐败。
十、行政成本太高
有时候开半天的会,也要通知地方的市长或者分管的领导来,这得花多大的成本?
(以上改编自《法制日报》2006年1月19日)
路志强是一个颇为“雷厉风行”的人。作为一个有“切身体验”的官员,路志强的发言显然并非一时心血来潮。一位当地官员读了路志强的讲话后说:“这种现象太普遍了。他说出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心声。”可见,当时当地政府中的行政弊端是普遍存在的。路志强作为身处高位的官员,敢于正视现实,实事求是,敢讲真话实话,其勇气和魄力令人敬佩。
路志强指出的行政弊端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的精细化管理程度不够。这个事件引发的一系列争论,正反映出当前政府管理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而精细化管理的推行,已经成为各地各级政府当中一些先行者正在考虑、甚至开展实践的大胆举措。
从效率这个层面看,精细化管理可以使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效率最优化;从资源配置的层面看,精细化管理可以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也能够最优化。
——安徽省建设厅厅长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