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也谈大丈夫不拘小节

也谈大丈夫不拘小节

文\高磊

前几天,公司来了位新同事,是做美术设计的。来的当天,就令我们全体"眼前一黑"!

这位仁兄一头的披肩长发,一件长长的T恤,一件牛仔裤。但从表象似乎看不出异样,但是如果给他这身形象加个注解,那可就比较"震撼"了。

他的披肩长发有多久没洗不大清楚,但至少有三天没梳是可以肯定的,用首如飞蓬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的。T恤是松松垮垮的棉布衫,没型没样,牛仔裤是松松垮垮的水洗蓝,不知是真是假的破了几个洞。虽然说我们文化公司没有要求必须正装领带之类的,但是如此另类的装束还是头一次看到。但是想一想,人家是做美术设计的,怎么着也是艺术家范畴,和我等俗人不一样打扮,也是情有可原的。

然而,工作了几天,离他最近的同事一致要求换座位,理由是"味儿"!

为了这个问题,领导私下里找他聊了几次。结果人家来一句:"大丈夫不拘小节!"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觉得"小节无伤大雅 "、"区区小事,不足挂齿"。

这时,我恰好看到汪中求先生的新书--《细节决定成败2 》,即前几年很热销的《细节决定成败》的续篇。文中专门有一节提及了"大丈夫不拘小节"这个问题,看了之后觉得深有同感,并且拿给那位"艺术家"同事看了看。不知是汪先生确实是言之有理打动了他,还是他迫于周围压力不得不为之。总之,彼君的艺术形象大为改善,也不再有同事要求换座位。

所以古人说"书以载道"还是颇有一番道理的,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我想,信奉"大丈夫不拘小节"的人可能还是为数不少,但是想一想,可能更多的人误解了这句话的本意。汪先生在他的书中对这句话作了很准确甚至是精确的解释。

在汪先生看来,很多想要干大事,或者感觉自己能干大事的人,都用"大丈夫不拘小节"这句话来为自己作标签。其实,这是对这句话的误读。这句话是用来对别人说的,而不是拿来为自己开脱的。其本意是说,作为大丈夫要胸怀宽广、豁达大度,要看到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要苛求其小节上的问题。因此,这句话不是用来作为自己不愿意改过或修养不够的借口。

汪先生说自己每次回家乡时,有三个细节从来没有忽略:一是不西装革履,二是倒茶必喝,三是上凳即坐。回到家乡去,不能因为身份改变而有不同的做派,并且二十多年以来一直"拘此小节"。我想,正是这些严格拘泥的小节,造就了汪先生严谨的治学风格,造就了中国精细化管理这一思想体系蜘蛛侠的诞生。

《尚书·旅獒》中说:"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易经·系辞下传》中更是洞察了人从不拘小节,以至走向大错乃至大恶、大罪的发展过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关键是你我说的"小节"到底指什么?我认为关乎团队、关乎衔接、关乎系统必需的流程和标准就没有小节。所以,小细节体现大修养,不拘"小节"难免要误"大事"。那些认为个人小过"无伤大雅"的想法,是使自己沉沦的助推器,会一步步地把自己推向没落乃至死亡的深渊。

沈阳"慕马案"被查处后,市法院原负责人贾永祥在悔过书中写道:"随着社会活动的增多,自己的思想也在悄悄发生变化。从穿戴不太讲究到羡慕并追求像私营老板那样穿戴名牌;由看不惯挥金如土到自己也想那样做并琢磨如何想办法去赚钱……"这正是"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妨于小,终亏在德",结果是积小节成大过、积小恶成大罪,直至身陷囹圄,则悔之晚矣。

正因如此,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中的《大学》即强调"慎独",即谨慎自己在独处时候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而《中庸》里更是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