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听到一个观点:“创业难,守业更难。”这是真的吗?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创业和守业的界限在哪里呢?销售额100亿元之内是创业,100亿元之外就是守业吗?诞生10年之内是创业,10年之外就是守业吗?品牌第二是创业,第一就是守业吗?海尔不再创业,而只在守业吗?微软不再创业,而只在守业吗?世界500强不再创业,而只在守业吗?
人类在地球上存在了100多万年,但今天仍在创业,从来没听谁说过:“地球人是在‘守业’。”美国存在了200多年,但今天仍在创业,从来没听谁说过:“美国是在‘守业’。”爱迪生活到老发明到老,也从来没听谁说过:“爱迪生是在‘守业’。”其实,创业和守业不是前后关系,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创业是永恒的,守业是相对的;守业是创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一切守业都是创业的子集。
攻占新市场固然是创业,守住旧市场何尝不是创业!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客户也是不断变化的;对手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自身也是不断变化的。不创造新产品,能守住吗?不创造新渠道,能守住吗?不创造新客户,能守住吗?以不变应万变,能守住吗?守业,本身也是一种创业。那种“增长就是创业,不增长就是守业”的观念,实在是太过天真。
牛根生,内蒙古人,出生于1958年,现任蒙牛乳业集团董事会主席。1978年,他成为大黑河牛奶厂的工人;1983年,他任内蒙古伊利集团厂长,后任副总裁一职;1999年,他创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并担任董事长兼总裁;2002年,他获得“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等荣誉;2004年,蒙牛在香港上市;该年年底,牛根生捐出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牛根生信仰“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理念,他领导的蒙牛与亿万消费者、千万股民、百万奶农及数十万产销大军结成命运的共同体,被誉为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最大的造饭碗企业”。他热衷慈善事业,关注希望工程,是一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2004年6月10日,蒙牛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乳制品企业,正式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按照《福布斯》的计算,当时牛根生身价1.35亿美元。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牛根生却捐出自己的全部股份10亿人民币。说放弃就放弃,牛根生将他的散财之举做到了极致。
2003年圣诞节的晚上,在牛根生的家里开完了高层会。散会之后,牛根生留下了两个人,一个是他在香港的律师,一个是他在内地的律师。牛根生对他们说:“我要和你们谈点个人的事情,我想把我的股份全部捐出去。”两位律师眼神错愕地看着牛根生,以为他喝醉了正犯糊涂。其实牛根生脑子异常清醒,他不仅已经深思熟虑了很久,而且也说服了妻子和孩子。律师弄明白牛根生的真实想法之后,便向他建议,他的股份捐赠最好是在公司上市之后进行,因为那样比较规范。于是,2004年6月,蒙牛在香港一上市,牛根生便马上启动了他的捐献计划——“老牛专项基金”。
2004年12月28日,“蒙牛事业发展促进会”注册完成。2005年1月12日,酝酿两年之久的“老牛专项基金”正式成立,具体内容是:作为蒙牛最大的自然人股东,集团总裁牛根生将自己12.88%的股份全部捐出。具体操作是:第一步,在牛根生有生之年,将股份红利的51%赠予“老牛专项基金”,49%留作个人支配,股份话语权不变,待牛根生卸任后,将表决权授予继任者;第二步,在牛根生百年之后,股份全部捐给“老牛专项基金”,家人不得继承,妻子和孩子每人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老牛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褒奖对蒙牛集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或机构,但对于遭遇不幸或生活窘困的员工,也可向“老牛专项基金”提出申请。其中共涉及九类人: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研发、技术、生产、原料,最后一类即陷入特殊困境的员工。牛根生像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多年来一直秉承他的人生哲学和财富观念。尽管“散财”之举令很多人费解,然而他却非常洒脱,并以诗做答:“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面对世俗人生,牛根生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只有他自己明白在人生的舞台上,自己应当如何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