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了“意飞逊”、“意丹奴”两个服饰品牌的王伟星,是国内最早做服装连锁经营的人,在生意做得风风火火时,却先后把两个企业都卖掉了。在卖掉第二个企业之后,他踏入了教育界,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合办了一个博士班,学费是18万元,据他讲第一期学员中就有东北某油田的副总指挥、天津某港务的副局长、某城市的副市长,等等。
人们为何造假?“学历”在职场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方舟子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唐骏事件并非个案,在10年的学术打假过程中,曝光的类似学术、学历造假的事件超过千起,平均每年100例。院士以上学历有问题的也很常见。主体不乏职场精英、商业政要、学术界领导。
智联招聘职业顾问郝健指出,由于目前求职者数量庞大,大部分用人单位在对求职者筛选时都会比较粗略,可能就是看一个简历的大概,如毕业学校、专业、经历等就做出一个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知名院校在简历中出现可能更具有优势。在这种“唯学历是举”的情形下,一些人就会铤而走险,在做简历时不惜用学历造假、经历造假的方式来取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其实,学历仅仅是一张白纸而已,它并不能代表个人的真实能力。像比尔·盖茨这样成功的人士连大学都没有毕业。吴士宏最初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中专生,却一样在职场中“呼风唤雨”。如果只具备读书考试的本领,迟早会遭职场淘汰的。
相比能力,职场中诚信才是最重要的,丧失诚信的社会是可怕的。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吴忠民认为,唐骏作为职业经理人,其实是一个被委托人,诚信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股东或者公众觉得他不诚信,那么这种委托与被委托关系就会变得不牢固。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诚信的看法各不相同,在《新京报》进行的专项调查中,有六成多的被调查者认为“必须诚信,诚信大于成功”,而有近四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要成功,学历真假都无所谓”。很显然,这个问题能清晰反映出大家对诚信问题的观点。虽然过六成的支持率,但在衡量一个社会诚信度高低的时候,六成多的比例一点也不值得高兴,因为还有近四成人认为“要成功,学历真假都无所谓”。真假学历不重要,那社会岂不是没有道德标准了?
之所以出现唐骏这样的“学历造假门”事件,说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的体系去核查求职者提供的所有信息是否真实、可靠,这让一些人钻了空子,以致道德沦丧日益加重。而在国外,如美国,用人单位都会对潜在雇员进行背景调查,最基本的调查项目就是对应聘者声称的工作经历和教育背景进行核实,美国也有不少专门提供员工背景调查的服务公司。员工一旦有造假经历,会影响包括银行信用、再就业等各方面的机会。
与之相比,中国的信用体系缺乏相关信用管理保障,信用制度、社会信用监督机制有待完善。最近,这个事件出来后,监督机制似乎有加强的趋势。据《海峡导报》报道,唐骏“学历造假门”已波及高管招聘,“背景调查”越来越受企业重视。
厦门某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总经理孙某表示,现在企业在了解候选人背景这块的要求的确提高了。背景调查是猎头公司固有的一项常规业务,但在以前,很多背景调查都是由候选人提供证明人,再由猎头公司进行电话或当面访谈。在学历方面,更多的则是对证书的考核。而现在的背景调查都要由猎头公司直接找与候选人相关的人员进行调查,查学历时也要通过各种渠道证实,甚至有可能到学校档案室去了解。
一个信息不透明、缺乏监督体系的社会,自然免不了各种“假”的蔓延。不论“学历门”事件的结果如何,我们必须探究社会陷入诚信危机的根源,这样才能走出造假的怪圈。
每一次股市由牛市转入熊市,似乎都有一些之前被牛市掩盖的黑幕暴露在公众面前。上次牛市结束后,中国的蓝田股份、银广夏、东方电子等公司的黑幕,及美国的安然公司、世通公司的黑幕纷纷浮出水面。而本次熊市中,美国金融市场上的风云人物麦道夫一手操纵的低级骗局也浮出了水面。
据各媒体综合报道,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前主席的麦道夫,谎称每个月都能取得大约l%的稳定投资回报,不断吸引新的投资者,以后续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付给前期投资者作为投资回报,目前所知的欺诈金额高达500亿美元。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和个人是幸运的,不仅未因此遭受损失,还能从这个反面教材中得到一些启示。
大多数亏损都源自盲目与无知。毛泽东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几乎所有的投资大师都强调不熟不做的理念。著名基金经理彼得·林奇说过:“不进行研究的投资,就像打扑克从不看牌一样,必然失败!”“我从来不在我不懂的事情上投入大量的金钱。”罗杰斯也给出忠告:“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么,否则什么也别做。”将资金交给麦道夫管理的人,无论是一些缺乏投资能力的富人,还是汇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日本野村证券等国际知名业内机构,都曾经犯过没有充分了解就贸然投资的错误。
负责麦道夫十多亿美元资金审计的只是一个不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只有合伙人、秘书、会计师各一人。麦道夫基金的托管人是他控制的另一家公司。麦道夫管理的资金,近20年来每个月都能像时钟一样准时产生约1%的收益,这些都是违反投资常识的。根据麦道夫的投资报告,他进行的期权交易量超过了整个市场成交量。投资者甚至不能问麦道夫任何关于投资的问题。这些都足以使人怀疑麦道夫投资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