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妈妈,请放下您的棍棒(1)

第九章

妈妈,请放下您的棍棒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接受后改变自己的言行,不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信奉“不打不成才”的家长,目的是为了孩子成才,结果却伤害了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没有不惩罚孩子的家长,怎样惩罚是值得探讨的课题。对青春期的孩子,用沟通和暗示的教育方法比打骂这样极端的方式对孩子更有效。

教育孩子,要随着他的年龄变化,不断改变教育方法,如果你一成不变,而孩子在改变,出现距离和矛盾是必然的。

暴?力?妈?妈

孩子心声1

都说妈妈最爱孩子,可我的妈妈一点儿都不爱我,总打我。我感觉不到母爱的伟大,只感觉到妈妈的暴力。

我妈妈结婚很晚,生我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别以为妈妈得到我,会把我当宝贝宠我,实际是她从来都没有宠过我,她对我可严格了,犯错就打,不如意就骂,我就是在她的严格管教下长大的。

读小学时,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妈妈都是每天接送我上学的,还经常跟老师联系,了解我在学校的情况。放学后,每天陪我写作业,检查我的作业,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不但是班干部,还是三好学生。

我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了市里的重点中学,妈妈对我很满意,觉得我会实现她期望我成龙的愿望。不幸的是,在我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得了重病住进了医院,我的学习也跟着乱套了。

我从上学开始就是妈妈陪在我身边学习的,现在妈妈住院了,没有人管我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中学的学习内容比小学多了,压力比小学大了,竞争比以前激烈了,我的学习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跟不上课程,成绩像滑梯一样迅速往下滑,落到了全班的倒数。

妈妈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很着急,病没好就提前出院了。跟老师了解我的学习情况后,她狠狠地打了我一顿,让老师在学校监督我的学习,随时与她沟通以了解我的学习情况。

妈妈的棍棒我早就领教过了,对她暴力的管教方法越来越反感,打,对我已经失去了作用,只能让我更加讨厌学习;妈妈看我的学习没有起色,她的棍棒不起作用,很着急,病又严重了,不得不又去住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