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妈妈,我想自己做一回主(6)

对孩子,家长不要指手画脚地下命令,要学会给孩子提建议,尽量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碰到困惑难解的问题,家长明智的做法是与孩子一起商量,在交谈中探讨、比较各种方案或观点的优劣,引导孩子作出正确的选择。

家长也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讲清楚自己的理由,让孩子比较选择,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把自己的决定强加到孩子头上。

在生活中,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做主的机会,遇事不帮孩子解决,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帮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做主的习惯。

如果孩子做错了,也不要帮孩子收拾残局,要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面对失败。

当然,孩子失败后,家长不能袖手旁观,要帮助孩子总结经验,分析错误的原因,反省自己的不足,让孩子引以为戒,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宽松的自主空间,循循善诱地引导,是孩子力量的源泉,孩子会在表达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分辨能力。

为什么世界首富中,那么多美国人,而没有中国人呢?这和美国的教育有关。美国家庭的孩子都是自己选择要做的事情;中国家庭都是父母给孩子做决定,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完成,家长不允许孩子自己做决定。

现在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孩子的方法也要不断调整,如果心疼孩子,而剥夺孩子需要的能力,是会后悔的。

本章解读2

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

为人父母,在孩子面前就找到了高高在上的感觉,对孩子说话就想一言九鼎,怕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严,怕孩子不尊重自己。家长从骨子里,就没把孩子当平等对待的人;从骨子里就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的事就应该自己做主。

家长没想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孩子需要什么,孩子想做什么。每个人都希望有选择权,包括没走进学校的孩子,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东西,身为父母,得学会换位思考,虽然孩子是自己的,可为了孩子的成长,也要不断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根据孩子的性格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调整自己的教育方针,找到最适合孩子,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方法,孩子就会按你的期望去实现愿望。

睿智的父母不会经常在孩子耳边唠叨应该做什么,应该思考什么,他们会教孩子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发现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不会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虽然父母对事情洞察秋毫,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知道该怎么做,但家长要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判断、去决定,即使错了,孩子也会从失败、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要比家长不让孩子做而单纯指导孩子收获的多。

在面对事情时,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决定,父母只能给他提建议,最后的决定权握在孩子自己的手中,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懂得,选择后要承担责任。

有个成功人士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我的父母从小就给了我做主的机会。记得5岁时,我觉得幼儿园的功课太简单,没意思,想要跳级读小学。父母说‘还是按部就班地读完,然后再读小学。’我坚持认为自己有能力跳级读小学,父母同意了我的请求,把决定权交给了我,我以高分考进了私立小学。”

父母给我自我选择的机会后,我懂得了,只要自己大胆尝试,积极努力,就会达到期望中的成功。这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为我以后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我的两个孩子对音乐感兴趣时,我对她俩说,尽力学习三个月,三个月后,如果她们还是喜欢,那时候她们再做决定。

三个月后,她们都不想学音乐了,一个想学画画,一个想学戏剧,于是,我鼓励她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努力,现在,她们在各自的兴趣上都发展得很好。

有位作家也这样说:“以前,我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后来我发现儿子养成了做事不负责任的习惯,还变得不懂得珍惜,没礼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