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温和之主:楚共王和他的五子三王之乱(1)

温和之主:楚共王和他的五子三王之乱

1.历史笑谈,名将不得携箭上战场

看来历史不能道听途说,一直以来楚共王给我的印象是个昏君,当我对他有个全面的了解时,我才感到我过去对他的印象是多么武断,多么不公平。

他是楚国一代雄才大略之主楚庄王之子。有这样的父亲,的确值得骄傲,可有这样的父亲,他也将一辈子生活在父亲的光环和阴影之下。他的国策国运,他的一切行为也许是其父强有力的延伸,但也必被人们拿来与其父亲进行对比参照。参照的结果更是不言而喻,伟大与渺小!我们不知道楚共王是怎么想的,为这样伟大的父亲而自豪,还是为生活在他的光环之下而永远地自卑?因为楚庄王留给他后代的那座山峰实在是太高大了。

何况,我们的楚共王还是一个很温和的人,他温和得甚至使人觉得有点迂腐。

楚庄王驾崩不久,楚国申地行政长官兼外交大臣屈巫,利用出使齐国的机会携著名美女夏姬私奔到楚之敌国晋国,在楚国引起轩然大波。

楚庄王灭掉陈国的时候,面对夏姬的美貌很是动心,想把她纳入后宫,就是被这位屈巫所劝阻。楚国司马,即兵马大元帅公子侧也想娶她为妻,也被屈巫的一席话吓得打消了念头。哪知道屈巫这老小子这几年期间,一直在处心积虑地想娶夏姬为妻,这自然引得公子侧暴怒?。他向年幼的楚共王建议,用重币把屈巫从晋国引渡回国,楚共王拒绝了他。公子侧基于屈巫为了一个克夫的寡妇不惜冒犯楚国之法,忘掉自己的使命、叛逃晋国、欺??楚庄王等大罪,要求诛灭其九族。楚共王很快把屈巫的功过从公私分开来说,认为屈巫为楚庄王谋划则忠,但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则不忠。既不否认他的叛国,又把性质与罪大恶极区分开来。年幼的楚共王当时的决策,就是从政治方面考虑的,甚至可以说是深谋远虑。如果按照公子侧泄私愤的做法,等于把屈巫推到了绝路上,使他一心事晋。后来公子侧灭屈巫之族,使屈巫亲赴吴国,为吴训练军队。为了取信于吴,把儿子留在吴国,可见他对自己祖国的决绝。这样晋吴联盟,在楚国后背上插了一刀。

“百发百中”、“百步穿杨”这两个成语的创立者——楚国名将养由基,在楚齐大战之前,进行军事演习时,将叠堆的披甲射穿了七层,拿给楚共王看。大臣向共王夸奖他:“君有如此猛臣,何愁战而不胜?”哪知楚共王很不高兴地说:“如此卖弄技法,肯定会死在这种射技之上。”于是楚晋大战时,楚国这位伟大的名将只能遵命背着空空的箭囊上战场。楚共王被射伤眼睛后,羞怒?交加,命令养由基将射他之人杀死,给他两支箭,养由基果然不辱使命,将射伤楚共王之人射死,便把另一支箭交还给楚共王。

尽管这件事情被称为楚共王的历史笑谈,认为是他迂腐的表现,我却相信只有温和的君王才能有如此的思考。

2.“安陵之好”同志之典范

另外还有件事情,楚晋大战,楚国处于劣势,公子侧有个侍从阳谷,见主公心情不好,便偷偷端来他的喜爱之物,将酒称之为“椒汤”大拍主人的马屁,这个历史上著名的马屁,便断送了楚国兵马大元帅的性命。公子侧就这样因馋酒误事,醉得不省人事,楚共王三次派人与他商量军务,他依然无法醒来。不得已楚共王只得听从令尹公子婴齐的建议,撤离战场。养由基把公子侧绑在车上,行了两百多里,他才醒来。知道自己醉酒误事,大叫阳谷,大哭起来。楚共王害怕公子侧畏罪自杀,特别昭令,过去的时候令尹成得臣因为先王不在军中,打了败仗,自杀谢罪,尚在情理之中。现不谷率军打仗,公子侧只为副将,如有失误,全因寡人之过失也。哪知令尹公子婴齐,平时与公子侧不和,便利用这一事件大做文章,迫使公子侧自杀身亡。但从这件事情本身看来,楚共王的确是温和之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