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强楚压宋:春秋战国的战争,真是太郑国了(4)

郑国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总结战争,在逆境中求生存,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战例,闪现着郑人智慧的火花。周郑开战,王肩被射,郑人求赦免时,周桓王告知郑人,今后郑国如有饥荒,无须抢收周麦了,并赏赐其十车秕谷,两车绸缎。郑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将计就计,将十车秕谷用绸缎包装起来,金晃晃地招摇过市,在最大范围里传递与周王室的亲密关系和传统友谊。郑庄公宣传造势后,搞了个一箭双雕的举动。宋国这些年大有争霸之势,又是郑国的近邻,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郑庄公便来了个计——“挟天子以令诸侯”,联合几国诸侯伐宋。宋国大败而归,因此元气大伤,郑国趁机灭了宋之属国戴国。

郑国灭胡国,可谓机关算尽,也是它为扩张挖空心思的典型事例。郑武公先把自己女儿嫁给胡国国君。一次武公在军事会议上表达了郑国必须对外扩张的决心,他认为不扩张必被别国所灭,扩张也有被灭国之风险,与其这样,倒不如抓紧时机扩张,以求一条生路。这番言辞说到大将关其思心坎上了,他一冲动,便说先灭胡国吧。武公听了勃然大怒?,胡君乃我贤婿,攻打胡国,岂不是陷我于不仁不义之地?他盛怒?之下,将关其思斩首。胡君感动至极,于是以为有了郑国庇护,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郑胡边境毫无兵丁把守。当郑国大兵压境而来时,胡君犹如梦中一般,还以为岳父大人与他搞联合军事演习呢,终被灭国。

在战国时代,一些具有超智慧能力的小国很有生存之术,比如紧靠楚国的随国,它们居然在楚国的虎视眈眈下存活了下来,而蔡国国都一迁再迁,终逃脱不了被灭国的下场。郑国常在齐晋楚秦国之间巧妙周旋。据《史记?郑世家》记载,郑国“常首鼠两大国之间,视其强弱以为向背”。

晋文公重耳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大器晚成之君,他在外流浪二十余年。当途经?郑国时,郑国人犯了有眼无珠的错误,不予接待。掌权之后的晋文公决心修理郑国,以报其怠慢之仇,便联合秦国攻打郑国。相国叔詹也因此为国捐躯。郑大夫烛之武夜夜闯进秦国兵营,号啕大哭,诅咒秦必亡于晋。秦穆公怒?气冲天,要就地斩首烛之武。烛之武视死如归,告诉秦人郑亡不足惜,秦必亡国,却不自知。秦穆公想听个究竟,烛之武告知秦灭郑其实等于帮晋国扩大版图,增大实力。强大的晋国把郑当做后方,必向西扩张,故而秦被灭不远也。秦穆公一听恍然大悟,快速撤军而去,晋国失去了支持,只好怏怏回国。

俗话说种什么瓜结什么果,郑武公对那些商朝遗民的政策,终于有了丰厚的回报。这就有了牛贩子玄高的故事。秦国攻打郑国,已经?大军压境,郑人犹如睡梦之中,尚不得而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恰当地体现在了牛贩子身上。他以国家社稷为重,一边让人赶回报信,秦军大兵已至,做好战斗准备;一边带着几名小牛贩子,换上新装,赶着十二头牛,前往秦营,告知秦人,郑君已知大军不辞辛苦前来,特令小人作为使者,犒劳将士。秦人一听,一场精心策划的偷袭,居然被郑国发现,想必郑人已经?做好充分准备,这个仗打起来,胜负难料,只好撤军而回。哪知秦国的行动,已被晋军得知,撤军途中,秦军中了晋国的埋伏。郑国大喜,两国一战,两败俱伤,使郑国又有了几年苟延残??之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