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强楚压宋:春秋战国的战争,真是太郑国了(3)

郑国在周王朝危难之际,挽救了它,却在它试图中兴之时,加速了它的衰败。郑国人抢收周王朝温地的麦子,使周属地之民大闹饥荒。历史上的“周郑交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周王子狐与郑公子忽互为人质,应开了一个不对等的恶劣的先例,使天下人看清了周王室的虚弱,郑国的强势使天下人为之侧目。

在公元前715年,虢国公正式被任命替代郑庄公。三年后周王室收回被郑国占领的京畿之地,还故意调换了一些郑国管辖地区,与郑国隔着黄河的地方,实际上又是卫、晋两国的势力范围。这是周王室有意制造郑人与卫、晋两国的矛盾与摩擦。

于是,矛盾激化到必须由战争来说话了。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终于免去了郑庄公有其名无其实的司徒之职,亲自率诸侯联军讨伐郑国。

当时,周桓王率三路大军列阵讨伐郑军。中路军即王师精锐部队居前,左右两路军由蔡、卫、宋等国部队组成居后,在繻葛一带摆好架势讨伐郑国。郑庄公则排阵与诸侯联军相反,左右两路军置于前,中路军置于后。先攻打宋军,再攻蔡、卫军队,这些本来弱小之国的军队,多是充当喽啰的,故而一攻即溃,左右两翼崩溃,引发中军的王师大乱。

郑国大将祝冉射中周天子的肩膀,史称“射王中肩”,从互换不对等人质到射中王肩,如果说郑国先祖为周室效命沙场,此两件大事一出,郑国对周王室应是过大于功了。

还好,祝冉打算再射一箭,直取王命时,被郑庄公这位精明的政治家阻止了,他告诫:“君子不欲多一人,况敢凌天子乎!”并派相国祭仲慰问周桓王,请求赦免。

我看了一则忍俊不禁的经?典名言:“战争,真是太二十世纪了。”感叹二十世纪是人类战争最集中的反映。那么,我看春秋战国时代的郑国,也就想套用这话说:“春秋战国的战争,真是太郑国了。”王应麟《诗地理考》卷三中曰:“春秋战争之多莫如郑。”郑国于新郑建国近四百年,战争多达一百一十六次,有时一年竟多达三次以上。我不知道,如此之多的战争,郑国这样一个弹丸之地是怎么应对的,实难搞清楚;如此之多的战争,怎么使郑国维持了近四百年。很难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之道。我从《诗经?》上了解到,郑国的少男少女们手牵手徜徉于洛颖河旁,那种甜蜜蜜的样子,那种浪漫的情怀,令我们这些几千年后的今人向往不已,全然不见一年至少发生三次以上战争的迹象。

如果说,远见卓识的郑桓公为后世子孙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的话,他万万难以料到,如此之多的战争祸及着自己的子孙。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在大变革大动荡时代,各个强国都想吞并天下,争霸中原?。如得郑国,先占“郑道”,即沟通中原?南北之大道,北达上党,南可抵楚。郑国处在中原?腹地,乃“咽喉九州”,自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