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选载(3)

《米夏埃尔·科尔哈斯》(小说,1805). [德国]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 Heinrich von Kleist16世纪时一个商贩面对不公平的社会奋起反抗的苦难经历。米夏埃尔·科尔哈斯起义后声势威猛,震惊官府。后来他被捕,虽有路德的调解,仍遭杀害。这一史实在克莱斯特笔下成了文体结构俱佳的力作。克莱斯特还写有《洪堡王子》。他无疑是浪漫派作家中最现代的一个,卡夫卡十分欣赏他的作品。

· 杨武能选编《克莱斯特作品精选》,译林出版社,2007.

《魔山》(小说,1924). [德国]托马斯·曼. Thomas Mann汉斯·卡斯托普到达沃斯的一家疗养院探望表弟,打算逗留三星期,他被当地的魔怪现象、疾病与死亡迷住。最后他七年后才离开达沃斯,而且是上前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硝烟象征性地给这部时间小说、世界末日小说和死亡小说画上了最终的句号。《魔山》堪称是20世纪最伟大作家之一的杰作。

· 钱鸿嘉译《魔山》,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没有个性的人》(小说,1930—1943). [奥地利]罗伯特·穆西尔. Robert Musil这部未完成小说的背景是1914年前的奥匈帝国。“没有个性的人”乌尔利希试图以一系列旨在了解社会一切领域的实践活动来构建自己的一生。这是奥地利贵族、上层资产者和知识阶层的一幅风俗画,同时也是对我们所处时代的一纸檄文,可算是20世纪三四部巨作中的一部。

· 张荣昌译《没有个性的人》,作家出版社,2000

《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纪事》(日记体小说,1910). [奥地利]莱纳·马利亚·里尔克. Rainer Maria Rilke“人们到这个地方真的是来活吗?我宁愿相信他们是到这儿来死的。”马尔特·劳里茨·布里格其实就是里尔克本人。他在日记中描绘了巴黎的真实面貌,五光十色的都市景观在小说中以往昔回忆与未来梦幻的形式显现,杂糅以对死的恐惧与创造的痛苦感触。里尔克的另一部作品《杜伊诺哀歌》也很值一读。

· 曹元勇译《马尔特手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散文诗,1883—1885). [德国]弗里德里希·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在哲理诗的形式下,查拉图斯特拉这个无所不在的先知阐述了“超人”和“万物永远还原”的学说。尼采承认此书为视觉幻象启迪所写。也正是此书使大哲学家尼采同时成了德语文学的一位大使。

· 楚图南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着作选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徐梵澄译《苏鲁支语录》,商务印书馆,1992尹溟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钱春绮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三联书店,2007黄明嘉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漓江出版社,2007杨恒达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译林出版社,2008孙周兴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拉德茨基进行曲》(小说,1932). [奥地利]约瑟夫·罗特. Joseph Roth在一种带有象征和嘲讽意义的军队进行曲的主调节奏下,小说通过冯·特罗塔一家人的典型命运描述了奥匈帝国的衰落与灭亡。布洛赫所言的“欢快的启示录”启发出罗特的这部代表作。1939年,这个奥地利犹太作家在巴黎死于贫困。

· 关耳、望宁译《特罗塔家族》,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前25种.

《心烦意乱》(小说,1967). [奥地利]托马斯·伯恩哈德. Thomas Bernhard少年主人公长年跟随他的父亲行医,观察着奥地利阿尔卑斯地区的社会。疾病、疯狂、孤独与自杀是托·伯恩哈德作品的日常主题。

· 马文韬译《历代大师:伯恩哈德作品选》,三联书店,2008.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小说,1929). [德国]阿尔弗雷德·德布林. Alfred D.blin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和一个城市:劳动者弗兰茨·毕伯科普夫两次大战之间在柏林的经历。德布林的作品的构思和写作技巧使人联想到多斯·帕索斯的《曼哈顿中转站》。

· 罗炜译《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一个无用人的生涯》(小说,1826). [德国]约·冯·艾兴多夫. Joseph von Eichendorff大自然、艺术、爱情和阳光明媚的意大利是这部历险记的主要色彩。作者的艺术歌曲同样也很有名,并由舒曼谱成曲。

· 韩瑞祥注释《一个无用人的生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艾菲·布里斯特》(小说,1896). [德国]台奥多尔·冯塔纳. Theodor Fontane这部自然主义小说描绘了波罗的海沿岸社会。今日有酒今日醉的艾菲·布里斯特偷情引起丈夫的嫉妒的决斗,导致了情人之死。世纪末的普鲁士社会在幽默的风格中得到现实反映。

· 韩世钟译《艾菲·布里斯特》,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铁皮鼓》(小说,1959). [德国]君特·格拉斯. Günter Grass奥斯卡在三岁时决定停止长高,他总背一只铁皮鼓玩,并有一副功能特异的嗓子。读者随着他的鼓声和嗓音经历动荡不已的时代。堪称拉伯雷再世。

· 胡其鼎译《铁皮鼓》,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