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尝新

春去夏来,万物欣欣向荣,多种时鲜纷纷上市。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立夏尝新”的民俗,有的地方还延至“夏至”,成为华夏饮食文化的一个特色。

“吃立夏蛋”是全国最为流行,至今仍然存在的汉族饮食风俗。立夏之日,男女老少都爱吃煮点蛋或咸鸭蛋。民间认为,“吃立夏蛋”能使人强身健骨,格外有精神。民谚道:“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江苏、浙江一带至今仍有人保留“立夏日,吃补食”之民俗,捕食中较考究的是“五虎丹”(红枣、黑枣、胡桃、桂圆、荔枝)和“三两半”(党参、黄芪、当归各一两,牛膝半两)。

浙江的杭州地区有“烧夏夏饭”之俗。逢立夏前一日,儿童们乞一碗米(叫兜夏之米),在立夏日将米集中野炊。并于熟饭上置青梅、樱桃等,然后分送赠米之各户人家。据说.吃了可免“佳夏”(指夏日里寝食不调)。也有从田中采摘新鲜蚕豆,拌入鲜笋、咸肉等米“现夏夏饭”的。

江苏苏南地区最重视“立夏尝新”。苏州人是“立夏见三新”,即在立夏日以樱桃、青梅、麦来供神祭祖,然后举行的家宴上时鲜纷陈:此时的集市,也称之为“卖时新”。有“佳夏”之旧疾者,于当天取隔岁炭,烹煮从左邻右舍索取的新茶叶(叫七家茶),饮之以疗旧疾。镇江人“立夏尝八鲜”,即尝樱桃、笋、新茶、新麦、蚕豆、扬花萝卜、乌新鱼、黄鱼。常州人所尝“三鲜分为地上、树上、水中三类。地上三鲜是苋菜、蚕豆、元麦:树上三鲜是樱桃、梅子、香桩头:水中三鲜是螺蛳、刀鱼、白虾庶的鱼米之乡常熟(京剧《沙家浜》故事发生地)的“尝九革十三素”可谓立夏尝新的集大者。“九蕈”是鲚鱼、鲚鱼、咸蛋、海螺蛳、叫化鸡(此鸡是当地名特产)、腌鲜、卤虾、鲳鱼、蝙鱼:“十三素”是樱桃、梅子、麦巴(把新麦面揉成细条蒸熟)、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莴笋、苜蓿(香港等地人称为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立夏过后,有的地方“嗜新”要延续至“夏至”。如湖北的黄陂等地于每年“夏至”后逢卯日“吃新”,又叫“过半年”。届时晨家要摘一穗新稻祭祖,企盼今年丰收;同时品尝时鲜以庆祝“过半年”。当地民谚道:“过了年(指春节),望吃新。”江苏海州等地于“小满”之日“尝三鲜”,即尝樱桃、黄瓜、鲜豌豆角。江苏人普遍认为吃的豆或豆糕可免“疰夏”。所以泰瘾人于“夏至”日“吃时果”,即把豌豆煮熟拌糖吃:仪微人则喜将豌豆糕馈赠亲友,盼其去医疾:南京人特别强调要坐在门槛上吃豌豆糕,认为这样才有疗效。

南京人夏日尝鲜中有一种“万笋圆”。即把用监腌渍后晒干的瘦长莴笋铺、卷成扁平小圆饼状,然后用刀在盘中切片,若在饼中央放一片红色花瓣更佳。长居香港的南京籍著名作家叶灵凤在香港报纸上难谈此色、香、味俱全的家常小菜,引起了不少人的乡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