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泰斗陈素真女士仙逝整整一周年了,每每思之,令人不胜哀痛……
大约六十年前,我开始知道陈素真的大名,她与豫剧作家樊粹庭合作了许多代表作品,如:《涤耻血》、《女贞花》、《梵王宫》州(一名叶含嫣)、《霄壤恨》,并整理改编了豫剧传统戏《三上轿》、《三拂袖》等。“九一八”以后,国难当头,粹庭与素真联名创办了“狮吼”豫剧团,排练演出若干爱国主义题材的名剧,并在河南省赈济委员会主任李鸣钟的支持与帮助下,在西安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吸收培养了许多豫东共泛区无家可归的难童,既使他(她)们免于流浪街头,又可使他们受教育,还可以利用戏剧公演的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同时樊粹庭改编了《王佐断臂》。所有这些,都是值得在中国戏剧史上大书特书的。
素真并不姓陈,原姓王,本名若瑜乳名“狗妞”。她祖籍是陕西富平,幼年孤苦伶仃,被陈姓人家收养学艺。她学的是豫东调(俗称祥符调,因以开封地区为中心,故尔得名)。七七事变前,“狗妞”的河南梆子腔祥符调,在黄河南北真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她在舞台上的表演不仅细腻传神,刻画人物合情入理,而且歌声悦耳动听,使观众聆后,真如余音绕梁日宕回响。因此,河南百姓赠送给她一个养名:“豫剧梅兰芳”。
遗憾的是,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六年,乃至延续到一九七六年,素真被大陆的极左路线残酷扣上“右派”、“反动学术权威”等帽子。她从中年以后的遭遇不言而喻。
年过花甲的陈素真,息影舞台后,她把自己的全副精力贡献给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戏曲教育事业上。数十年来,她为河南省戏剧艺术教育培养了许多山色的人才。由四十年代末算起,她收了吴碧波、张雪波、李静波、马清波、郑秋波和“狮吼”培养出来的关二凤,还有河南省豫剧三团的袁秀荣,河南省像剧一团的周秀梅,天津的董玉兰,兰州的王喜云。以及她于一九八八年在杞县收的弟子牛淑贤等,可谓桃李满门。
素真临终时说:“小贤(牛淑贤)是门里出身,她的舅父刘荣鑫,其母刘荣花,都是豫剧界的“好好”。她演戏有灵气,动作松弛、自然、不见棱角。在这方面有我的一点意思。为人也正派,因此,我很喜欢她。现在,她的前几位师姐、师妹都已经基本上离开舞台了,发扬陈派艺术,她要当主力军啦!”
愿素真在九泉之下安息吧!
顷悉,北京文史研究馆李克非馆员与素真女士有乡谊之雅,其挽联云:
“汴梁初见君,难志三上三林霄壤恨;
镐郑再重逢,姑识人品如玉女贞花。”
联中嵌有陈派四出剧目的名字,亦属巧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