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北欧行(3)

各种现代艺术的手法及处理同样展现在各博物馆里,比方堆了一堆黑色的木炭,或大堆灰白的石头,这都是展品,有人问:"这表现什么?"讲解员答:"不表现什么,欧洲现代艺术全不表现什么。"犹豫片刻,他补充了一句:"这是一首诗。"诗,中国人一向在诗与画中寻通途,自从苏东坡点明王维画中有诗,我们的知识分子最爱在画中去寻诗。在这一堆黑木炭与白石头中去寻找黑色的诗与白色的诗,那与我们的诗画概念是大相径庭了。据老友朱德群查资料,西方在绘画中联系到诗,则始自法国十九世纪大诗人波特莱尔,他最早说浪漫派大师特拉克洛亚的画中有诗意。近代西方艺术确乎受启示于非洲和东方,东方的诗渗入了西方的画,当然已全非诗画相配的综合形式,但确令描摹物象的西洋绘画为之变质。变质,变成多种多样的质,有稀有珍贵之质,有腐败恶臭之质,那黑炭之诗与白石之诗也混入万般皆上品或皆下品之中吧。倒是在赫尔辛基参观现代建筑地下教堂时,予人深刻的感受。教堂隐藏在地下,四壁皆是天然巨石,像个巨大的洞窟,石壁间藤萝蔓延,小树穿插,天顶是一个大圆盖,系用金属构建,创造了最理想的共鸣效果,除了宗教仪式,教堂同时是音乐演奏厅。天光从顶盖四周射进来,气氛神秘,替代了数百年来的彩色玻璃窗饰。虽然一切都是现代化的精心构建,但都予人原始朴素的天然洞穴之感,令人想起古代罗马等地那些基督徒的地下?窟与墓穴(catacombe),遥念当年秘密的宗教活动,感受到信仰的神秘与严肃,这教堂确是一部深沉的诗!

从北京飞赫尔辛基只需九个小时,比去巴黎还快,北欧已不再遥远。北欧的人们,尤其企业家们,都熟衷与来中国投资,中国改革开放的光芒射进了北极圈。黄金贵于文化,中国的艺术却尚未引起那边的注意,就说西欧比利时的国家画廊吧,我们只看到陈列了韩国的现代绘画,未见有中国的。要到市场上才能找到中国呢还是中国只靠自己国内的广大市场争取世界,扬名世界!

进入北极圈里的圣诞老人村时,春回大地,残雪、新柳、微波粼粼的河流上飘浮着大大小小的冰块,一派北国江南风光。

日出而耕,日入而息,我们祖祖辈辈依赖太阳生活,太阳也从未离开中华大地。进入北极圈,情况不一样,太阳也怕冷,整个冬季她便到南方旅游,北国之冬,人们日日夜夜生活在黑暗中。漫漫长夜如何生活呢,是否永远伸手不见五指。据说不是这样,因遍野是雪,宇宙浸染在灰白??的气氛中。那大概是诗人的国度了。踏破铁鞋,正想一睹诗国风采,但待我们抵达芬兰北方的罗瓦内米,进入北极圈里的圣诞老人村时,偏偏太阳已回来了,春回大地,残雪、新柳、微波粼粼的河流上飘浮着大大小小的冰块,一派北国江南风光。主人们高兴得说春天欢迎我们,但我深深感到失望,扑空了。不仅看不到长夜的诗国,几乎连夜也消失了,夜晚十一点钟了,落日的斜晖仍伏在窗前不肯离去,使人忘却入睡。因而窗帘至少是双重的,须有一层全不透光的黑色,挡住早晨二点种便来撩人的晨曦。北国的居民欢呼太阳的归来,他们崇拜太阳,都喜欢赤裸着身子在绿草地上享受日光浴,那绿茵地上一堆堆白肤色人群,搭配着男女老幼,远远看去,像一簇簇鲜花。我立即回忆起在非洲西岸弗里顿等地见过海滩上躺满大批白肤色欧洲人沐日光浴,那时正是冬季,其中不少当是躲避家乡寒冷的北欧人吧。飞机虽已能追上太阳,但并非人人都是随时能追随太阳旅游的富裕者,众多的人民只能留在并非真是诗国的家乡,克服艰苦环境以求生存。阳光雨露对地球上的居民并不公平,丹麦得天独厚,我们访问的一户丹麦农民只二、三个劳动力,种上百公顷麦田,因无需灌溉,还有余力经营现代化饲养场,养的猪大如北极熊,是瘦肉型的。主人说很幸运能接待远方来客,因他家几天后便要去瑞典旅游。挪威曾被称为海盗之国,但海底惠赐了大量石油,于是也富裕起来了。看来,不怕寒暑,不逃荒,人民的最佳前途是建设自家的果园。自家的果园最美丽,我对斯德哥尔摩的友人说:你们这水上城市桥梁纵横,很美,是"北方威尼斯"。答:威尼斯才是南方斯德哥尔摩!

一九九四年六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