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国人是不需要宗教信仰的(3)

中国文化几千年的传承,信仰从来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中国文化今后的主流也不会是宗教信仰的文化。中国人历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人事,我们没有信仰谁;中国人有“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有“善养吾浩然正气”,有“致虚极、守静笃”,有“逍遥游”,有“挑柴担水无非道妙”,我们没有信仰谁。我们有的,只是一种对天地人的洞察,有的是建立在这种洞察基础上的自信、明白而随顺自然的生活。中国人,还是需要在明白自身文化的基础上,找到安身立命之路。

中国文化倡导自觉,于是也有一个特点:好起来,就好得无比光荣伟大,但是如果坏起来,地球人都抵不上。如果自觉自信的文化能够普及社会,那么“路不拾遗”、“以无事取天下”就顺理成章了;而如果丢失了自觉,又没有如同西方宗教那样的制约,那么就如同孔子所说的“小人反中庸”而“无忌惮”了。在当代的中国,人们感叹国民道德素质低下,官员、企业、普通大众身上,只顾自身、不顾公德的情形俯拾皆是,就是这种丢失了自觉之后的自然结果。

关于宗教文明和智慧文明的区别,再打个简单的比方来说明。就好比一个学生,他发现了学习的兴趣,他不用任何人监督而上进不已,门门功课都优秀,动手动脑能力都强,父母老师也根本不用费神,这就是中国的智慧文明;而如果这个学生必须时时要父母老师监督才能完成作业,自己并没有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享受学习,那么他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终究达不到最好的效果,这就代表西方式的需要监督的文明。两种文明的效果哪个更好,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要做的,是重拾我们本有的文化精神,而不是去照搬西方的宗教文明。实际上,中国文化历史也证明,在中国文化土壤中,我们能够接纳宗教文明,但是宗教文明不会成为文化的主流。也许我们现在离开中国文化的精髓太远,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还有一些困难,但是随着我们越来越回归自身的优秀文化精神,也自然会认同“中国人不需要宗教信仰”的论断了。

正是因为对“宗教信仰”的滥用,因为对西方中心论的皈依,我们把佛教也当成了信仰式的宗教。这从根本上违背了佛教的精神。佛教是智慧的解脱。佛陀自己就曾说,对他说过的话,不要迷信,而要去实证。我们也把道教归到宗教里头,这也是跟在西方人后面亦步亦趋。王老师因此提出,中国的佛教和道教应该归到文化部而不是宗教局来管。因为现在一提到宗教,大家就下意识地认为是西方信仰式的宗教了。

因为认识到欧洲宗教蒙昧对人性智慧的压抑,尼采曾大声呼喊:“上帝死了!”又正如尼采所说,如果追求幸福,去信仰吧;如果要追求智慧,上下探索吧。尼采自认是欧洲的佛陀,因为他认识到佛教所展现的正是智慧,是真正的自由。中国文化的特质在禅,也正是这种智慧和充满创造的文化。

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欧洲哲学家们欣赏中国的无神论和道法自然的思想,并以此作为向欧洲的宗教蒙昧进行宣战的思想武器之一。中国文化由此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一个动力。启蒙思想家们发现,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也可以治理得井然有序,因此大为感叹并且潜心学习。当时的欧洲启蒙思想家,几乎没有不了解中国文化的。

(郑汉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