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案例二:西部鞋都构想(1)

3.营销案例二:西部鞋都构想

策划描述:

奥康西部鞋都工业园落成之后,王振滔策划了一次盛况空前的西部鞋都大会,主要目的有二:其一,拉动整个西部鞋都工业园的营销;其二,促使奥康与政府关系朝着更加融洽的状态发展。

2004年5月18日至20日,第二届中国西部鞋业博览会在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区隆重举行,这是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璧山县人民政府承办、奥康集团协办的一次西部鞋业盛会。(《第二届西部鞋业博览会隆重开幕——“中国西部鞋都”迎来空前盛会》,王洪著,搜狐网新闻频道。)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士能,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税正宽,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黄立沛,温州市副市长陈宏峰,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徐永等国家部委、省市及行业领导亲临现场祝贺。国内外知名鞋业企业代表、鞋业专家教授、嘉宾及群众共3万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参加这次鞋博会的国内外人士共计10余万人。这次鞋博会共签订9个投资项目,协议交易总额2亿多元。

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说,企业造福社会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嫁接整合,发掘出新的生产力。第二届中国西部鞋业博览会依托政府,联姻社会和企业,诞生9个项目,总额2亿多元。对政府是执政为民,对企业是发展生产力。

奥康集团西部鞋都建设最大的传播点定位在带动西部形成完整制鞋产业链,显然,这是一个区域经济所追求的目的,奥康借此建设了企业和政府的稳定关系,并最终促进了项目建设。

整体看,奥康的这一策划手段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西部鞋都”是奥康集团进军西部的丰硕成果。奥康集团通过投资西部,走出了一条东西部联动、互利互惠的共赢之路。

璧山县有80年的制鞋历史。2003年以前,全县皮鞋生产经营企业约1800余家,但多为家庭作坊,没有规模,更谈不上品牌,长期以来只能加工低档鞋。奥康集团与璧山县签订协议:共同打造“西部鞋都”。按照奥康的设想,鞋都工业园建成后,将引进100家企业,年生产鞋1亿双,产值达到100亿元,同时拥有1000家经营户。由此,奥康的产业进一步扩大规模,重庆当地也因此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奥康入驻璧山的第一个项目,是创办了红火鸟鞋业有限公司,紧接着又建立了“西部鞋材交易中心”和“金都孵化区”。短短5年的时间,一个集鞋业生产加工、物流储运等为一体的现代鞋业工业城已在璧山初步成形。而今,奥康已经将温州长城鞋材有限公司等9个与自己合作密切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一并引入璧山,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的70多家制鞋企业和400多家经营商户也纷纷入驻。

对西进入渝,王振滔直言是“为了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璧山鞋企与奥康合作,不仅可以进行资源整合,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牌优势”。

奥康设立了一个“入驻鞋业企业创名牌奖励基金”。提出凡入驻工业园的当地鞋企拿到“中国名牌”称号的,奖励100万元;“重庆市名牌”企业奖10万元。除此之外,奥康还分期分批从温州本部派出专业人才到璧山给予指导。

根据璧山县鞋办的统计,截至2006年末,全县已有480个鞋业注册商标,其中26家企业被中国皮革协会批准使用“真皮标志”,占重庆市真皮企业的62.8%,另外,还有2个著名商标、1个国家免检产品和6个重庆名牌。目前,璧山皮鞋的年产量已经达到6000万双,年产值40亿元,产品出口到中亚、南亚、欧洲、非洲地区。

“奥康带给西部的不仅仅是一个龙头企业的效应,而是搬进了一个产业链”,有关专家如此评价说。如今在璧山,为制鞋做配套、托运、营销等服务的新兴企业有许多,为鞋厂托运的企业近100家,从业人员上万人。奥康西进的经济拉动效应也逐渐显现,近几年来璧山县金融机构的存款额迅速增加:2002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3.2亿元,2006年达58.5亿元,年平均增长15.2%。2006年,县财政收入达到8.7亿元,较2002年增长了1.9倍,2007年已经超过10亿元。

从做鞋到建园区,从耕耘东部到东西联动,奥康集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随着“西部鞋都”一期工程主体项目全面运行,奥康也成为温州市工业销售产值首个突破20亿元的制鞋企业。目前,“西部鞋都”已成为奥康集团对外投资的样板工程,它为奥康搭建了一个更高更好的发展平台。

深度分析:

西部鞋都成功经验经验一: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将两者的优势进行互补,实现政府+企业 2的效应。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