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面有人,才好做官(1)

● 一考成名

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张之洞果然在这一届会试中取得了好成绩,他考中了贡士,名列第141名。这个成绩其实不算太好,但赏识他的范鹤生竟再次泪流满面,他哭得哇哇的,不为别的,只为激动。哭过之后,他再次举荐张之洞。

张之洞觉得这个成绩还不够理想,在随后的复试中,他奋力拼搏,让成绩飞。结果,在四月的殿试中,他的成绩名列一等第一名!他太牛了,他又找回了当年高考时的感觉,他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但考试并没有结束,接下来还有殿试和朝考。殿试是由一代女皇武则天创设的封建科举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试题由皇帝亲自拟定,并由皇帝亲自监考。但在武则天之后,就没有哪个皇帝这么敬业了。

张之洞深知殿试的重要性,他来了一个超水平发挥,他把长期郁积在心中的话,全都抒发在试卷上了。那尽是他直陈科举时弊的谏言,如“今日人才之乏,资格太拘,科目太隘……”,尽是他直抒心意的政治主张,如“任人者治,任法者乱……”,尽是对皇帝小儿的批评,如“勿以顺逆为喜怒,勿以喜怒为从违……陛下慎重名器之深心,而臣窃以为过计……”

● 慈禧的恩典

张之洞的这篇文章辞藻华丽,旁征博引,大气磅礴,耿直忠恳,令无数学子追捧,但也产生了很大的争议。有人拍砖,指责他胆大包天;有人挖苦,质疑他在炒作;也有人对他不屑一顾,将他列为二甲之末,也就是第十名。阅卷大臣宝鋆(jūn)却认为他是个政治奇才,于是力排众议,将他列为二甲第一,也就是第四名。

殿试三日后,主考官将前十名的试卷交给皇帝钦定名次,但同治皇帝只有7岁,他不可能审阅试卷。毫无疑问,这项工作便由他的妈妈慈禧代替。

一般情况下,慈禧会遵循主考官的安排,不在名次上作调整,但看到了张之洞的试卷后,她眼前一亮:这不是11年前的那个高考状元吗?这不是替张之万代写奏折的那个小才子吗?他的文章写得很不错啊,既有胆略,又有见地,文笔也非常了得,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啊,我要拉他一把。

张之洞,姐很看好你哦,姐拉你一把,也希望你今后能为姐效力呀。想到这里,慈禧大笔一挥,就将张之洞的二甲第一名,改为一甲第三名!

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张之洞高中探花,他无比欣喜。但他没有想到,他的这个探花,竟是慈禧破例提携的结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