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关系(8)

虽然疼痛难忍,莉莉还是相信了母亲的话,认为脚裹得越小,今后嫁个好人家的机会就越大。也是在裹脚过程中,莉莉第一次看清妈妈对她的爱以一种扭曲的方式表露无疑,“妈妈用手指把我脚上松散的骨头前前后后使劲往脚底心掰。我从来没有像那一刻一样,如此清晰地看到妈妈对我的母性之爱……”。莉莉长到17岁时开始怀疑妈妈在她童年时期“爱的表现”其实掩藏了妈妈的私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小脚攀上一门好亲事,这样就能让全家受益。(故事到这里,妈妈其实一直表现着压抑和外折的特质。)

莉莉发觉孩童时代的自己不知该怎样处理各种矛盾、复杂的情绪,只能将它们“深深地埋在心里”。(因为不知道莉莉婴儿时期的情况,我们无从得知她经历的到底是拥抱式循环还是自伤式循环,并且到了何种程度。不过从她压抑愤怒的行为可以推断,她经历自伤式循环应该比拥抱式循环更多。)

成年后的莉莉发觉自己在对待“雪花”—这个一直以来非常珍惜的好朋友—的态度上就像童年时期妈妈对待自己一样,只凭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莉莉也察觉到她就和妈妈一样,没有办法恰当地表达内心愤怒的情绪。据莉莉说:“对我而言,找雪花的茬儿、对她发脾气比起面对内心汹涌激荡的真实感受来得更容易。”(故事的这个部分显示了莉莉对母亲错误的模仿。)我们可以看到莉莉是怎样在无辜的人身上发泄敌对情绪,伤害了她宝贵的朋友,失去了一段美好的友谊。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莉莉从来没有正确地向母亲表达内心的憎恶感,母亲严厉刻板的手段压抑了莉莉所有情感的表达。(这是一个典型的陷入自伤式循环的例子。)

莉莉对妈妈的模仿也包括妈妈不准确的自我形象,妈妈的自我形象不断重复一个讯息,那就是只有把脚尽可能裹得小,自己才是有价值的。相应地,模仿让莉莉的自我形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同的扭曲,形成了母亲一样的错误观念。(虽然母女俩的自我形象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都是准确的。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错误的模仿带来的不良后果。)

在故事的结尾,莉莉也当上了妈妈并且也给女儿裹了脚。她当然也爱自己的女儿,女儿受苦她也觉得非常心疼,但还是在尽可能减轻痛楚的情况下给女儿实施了裹足。莉莉明白自己也陷在社会文化所要求的“裹足”的恶性循环里,这一行为同时也将母亲和女儿困在矛盾纠缠的关系圈里。

“我对女儿的爱是非常浓烈的……可是同时,我也将在雪花身上体验到的痛楚转嫁在女儿的小脚上。”在这里我们看到,莉莉变得和她妈妈一样,认为裹足是爱女儿的表现;不过,莉莉也意识到自己将裹足的消极影响也一并加在女儿身上了。(嘉年华之镜从第二代传至第三代。)

核心观点本章我们探讨了早期母女关系的复杂性、紧张性以及持久性,这是一段能影响我们成年后自我形象的关系。我们还讨论了童年时期母亲自然的特质和内折特质能让女儿进入拥抱式循环,建立真实准确的自我形象,获得一个更自由的自我;而母亲压抑的特质、外折的特质则会导致自伤式循环、扭曲的自我形象和顽固的自我。精彩导读下一章我们将探讨有些母亲为何因为困扰于自身问题而无法支持女儿的独立。给妈妈们的建议,如果你正好有女儿你现在可能会想:“哎呀,对我的小女儿来说,我的特质是不是够自然,还是太压抑了?我给她的周期是拥抱式的还是自伤式的?长大后我这个妈妈在女儿眼里是不是看起来很糟糕?这会不会危害到她终生的自我形象?”有这些疑问是很自然的,不过这也表明你还是在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来看问题。我希望你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时刻保持一个“女儿”的视角,并且要了解改变自己的自我形象不是不可能的,而这种改变也会相应地有利于你的女儿的自我形象。妈妈是我的一面镜子.indd 55 :32:38 AM

关于母女关系的思考

1.你有没有觉察到在某些方面,你内化了童年时期母亲自然的特质?比如特定的爱好、技能、兴趣,等等。2.你有没有觉察到哪些方面你是内化了童年时期母亲压抑的特质?比如对寻求快乐的克制,对性的回避或是对待事物的固执等等?3.在哪些方面,母亲表现出了外折的特性,比如在你高兴的时候表现得心不在焉或是仅仅作出生硬无趣的回应,又或者从来就不了解你的想法?4.如果你经历过自伤式循环,你是如何与愤怒抗争的?是征服了这种情绪,还是徒劳地挣扎一气,大吵大嚷?拓展阅读小说《雪花与秘扇》的内容与这一章的主题密切相关,下面的思考题可以帮助你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本章出现的各种概念。而且这也是一本很棒的小说!

《雪花与秘扇》 作者:冯莉萨

1.莉莉对母亲压抑的怒火是怎样影响了她和朋友雪花的关系?2.如果你童年时也有对母亲压抑的怒火,这种情绪在你成年之后是以何种有害的方式体现出来的?3.在这本小说里,当时中国的社会文化如何扭曲了母女二人的自我形象?在接受社会灌输给她们的观念,即裹脚是件令人称赞的好事、是女性的行为模范上,母女二人的态度有区别吗?4.社会文化如何影响了你和你母亲的自我形象?与小说中描述的有没有相似或不同之处?妈妈是我的一面镜子.indd 56 :32:38 AM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