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母亲形象(4)

要建立起真实准确的自我形象,你就必须改变心目中的母亲形象。

弱化母亲形象中的消极影响,获得更真实的自我形象

我渐渐了解到扭曲母亲自我形象的原因所在,也因为如此,我开始明白自己的自我形象为什么出现了偏差。不过,要想获得更为真实的自我形象,我必须弱化母亲形象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直到现在还在向我灌输一种讯号:像小时候一样,成为妈妈的帮手我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可是,为什么母亲形象中的负面信号还能影响现在的我呢?答案的关键是潜意识力量的强大,以及早期消极信息的灌输。

我在第一章提到过,当妈妈躺在病床上生命垂危时,那一刻我不自觉地想重新成为她“特别的帮手”,可现实却提醒我一切都是徒劳。不过也有一些时候,当别人让我联想起我小时候的妈妈,我还是会下意识地遵照心中的母亲形象给我的讯号行动,虽然这种关联可能非常隐秘,连我自己都没有察觉。有些人虽然和妈妈长得一点都不像,但如果看到她流露出和妈妈一样的眼神,渴望“特别的帮手”,我还是会不自觉地扮演起这一熟悉的角色。

潜意识的力量

接下来你需要弱化母亲形象中的消极影响,避免重复扮演相同的角色;多给自己一些真实准确的讯息来消除以前灌输在脑海中的负面信息,因为通常有关负面记忆的印象更为深刻。早期消极信息的力量

路易斯?科佐利诺在他的著作《人类关系中的神经科学》(Neuroscience of Human Relationships )中揭示,大脑发展最早的部分在拥有意识以前,出于生存需要对负面的情感刺激特别敏感。我们在生命早期时刻准备处理各种负面影响,好防范天敌的攻击,这一点我们和动物王国的近亲们并无不同。所以,如果小孩在父母身上同时体会到积极和消极两种影响,消极体验无疑会留下更深刻的影响。除此之外,对于金伯利来说(她也接受过我的心理治疗),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何她幼年时期突如其来的消极信息压制住了先前接收的积极信息,为何她心目中的母亲形象反映的是她童年时期母亲消极的一面。

由改变母亲形象慢慢转向改变自我形象

我记得大概两岁半的时候吧,有一天我站在窗户边看着外面的雪松街,当时身上好像穿着一身粉红色的蕾丝衣服。可能就是从那天起,我觉得自己很没有价值。说不上来我为什么会这么想,只觉得这幅灰蒙蒙的景象在我脑海里某个地方扎了根。我模模糊糊地记得就在那一天,妈妈精神完全崩溃,因为就在妈妈想要喂爷爷吃点东西的时候,爷爷突然就在她面前中风了。后来,妈妈告诉我爷爷的中风让她想起了她3岁时看到还是小婴儿的弟弟在睡梦中因为婴儿猝死综合症而死在摇篮里。这件事一直让她备受良心谴责,因为就在弟弟睡前,她还一直在和他玩耍。

金伯利跟我讲这一段是因为我们正在讨论金伯利小时候,妈妈乔伊斯在照顾她的态度上一定有什么急剧的转变。一方面,金伯利对现有的母亲身份非常冷淡,仿佛暗示了女儿不值得她花时间去照顾,金伯利猜测这种感觉在她小时候就有了;另一方面,她也觉得在内心深处有种预感,如果她能想办法让妈妈开心的话,就能得到妈妈多一点的关爱。她觉得这种感觉是自己在妈妈精神崩溃之前接收到的讯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