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你从来就没学过真正的英语…

  再看几个词

“get the sack”——解雇。汉语里已经有“解雇”这个词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说“炒鱿鱼”呢?因为“解雇”太冷冰冰,太沉重了,沉重到不论当事人还是陈述人都不愿提到它。所以一开始人们用“卷铺盖卷”来代替它,后来“卷铺盖卷”用多了,隐讳作用淡去,渐渐和“解雇”一样冷冰冰了,人们又找出一个替代“卷铺盖卷”的词:炒鱿鱼。不知道等哪天“炒鱿鱼”也不够隐讳了,人们会不会又给它找一个替身,比如“上海鲜”之类的(纯属臆测)。

“sack”不论在哪儿都是“袋子”,“get the sack”其实也是隐语,跟“卷铺盖卷”和“炒鱿鱼”一样,英国人看到它,当然是读成“拿袋儿”。当年,英国的打工仔上工的时候把随身物品放在一个袋子里,哪天老板不想让你干了,就叫你去“拿你的袋子”,你也就“背着袋子”走人了。现在“sack”也能单独用,“He was sacked”——他被“袋儿”了。我们不会把“炒鱿鱼”看成“解雇”,英国人也不会把“get the sack”看成“fire”。所以,既然你不给“鱿鱼”增加“解雇”的意思,也就不要给“sack”增加“fire”的意思,它们都是喻义。

“man-of-war”——军舰。man-of-war是16至19世纪时的一种重装甲军舰,如今已经没有了,但现在海上有一种鸟还叫man-of-war——军舰鸟。我们看到“man of war”一定会困惑:“战争的人”,这跟军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把军舰称为“人”?其实也不奇怪,外国人听到我们把一种船称为“航空母舰”的时候,大概会更奇怪——船和母亲有什么关系?

“man-of-war”当然是喻义,当你把“man”(人)读成“男人”的时候,就好理解了。“战争中的男人”当然是中流砥柱、定海神针,按照我们的习惯,给它加一点儿诗意,比如“征人”、“战争之雄”,是不是看起来就可以指军舰了?把三个单词拆开,自然都与军舰一点儿关系也没有。“战争之雄”在理论上最终还是得听女人的指挥——致女性主义者们。

“Catch-22”——第22条军规。我第一次看《第22条军规》的时候,就在词典里查“catch”这个词来着,但是查来查去,“catch”的所有意思里根本就没有“军规”这一项。这个疑惑在我心里存了好长时间,我一直以为这也许是美国军队的术语,也许他们就是管“军规”叫“catch”——翻译误人!如果你把美国的“军规”都说成“catch”,美国总统一定跟你急。

“catch”的本义是捕捉,这个词包含了一个要点,就是让某个运动的东西停下来。英美人给“捉”发展出许多意思。“catch you up”——赶上你,他们理解为“捉上你”;“catchyourmeaning”——明白你的意思,在他们看来是“捉住你的意思”;“catch your breath”——屏住你的呼吸,其实是“捉住你的呼吸”。要是你没法让那个东西停下来,那你就反其道而行,让它“捉”住你,也算是保持相对静止了——“catch the train”就是这样。不管是什么,他们都是一“捉”到底,在他们眼里只有“catch”。

“catch”既然能捉东西,当然就能捉人,或者说给人“下套”,所以“catch”可以指诡计、圈套、故设疑阵,或脑筋急转弯。看到这儿你就明白了吧,“Catch-22”其实是《第22条诡计》。这条军规说:你不想飞轰炸任务,可以,除非你是疯子的申请;但你要是能提出你是疯子的申请,就说明你不是疯子——不知道美国的所有军规里有没有一条这么“捉人”的,不过这条军规的确是一个catch,但“catch”绝没有“军规”的意思。(千万不能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一个catch。)

例子举得差不多了,有心的人应该已经从这些例子中看出端倪了吧——我可不想写一本英语的《辞源》出来,也没那个能力。学语言并不是让你去找词源,英国人、美国人肯定比我们更清楚那些单词的词源,但大多数人对大多数词的词源也是两眼一抹黑。就像中国人又有几个对汉语的词源有研究呢?

除了词源,还有那么多英语的习惯表达法,英语为什么有时态,为什么有单复数,英语里那么多“of”、“to”、“in”等零碎词到底应该怎么用,英语里为什么有那么多“the”,英语的句子为什么长而不乱……试想一下,咿呀学语的英国小孩会问这些问题吗?绝对不会。他们会无条件地全盘接受——take it as it is。这就是婴儿学语言的秘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