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令人羡慕的女孩,父母应具备的素质(4)

平等对话——用童心对待童心

由于孩子比较矮小,因此,在家长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很容易就形成了视线上的距离。这种距离拉大孩子与家长心灵的距离。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们早已习惯,站着说话,对孩子发号施令,把自己的思维和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当自己的愿望与孩子的想法产生碰撞的时候,家长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然后强制孩了按自己的意愿行唐,根本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

家长们或许不知道,每一个女孩,天生就倾向丁关心式的生活方式,她们非常渴望父母的爱,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希望能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来获取爱的信息。

在女儿的眼中,获去父亲的爱更加重要,所以,她们更喜敢和爸爸交流,从爸爸那里得到认可,得到满足,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细心的父亲不难发现,女儿还在摇篮里的时候就渴望与你交流,当你长时间不搭理她,不给她个拥抱,不和她说上几句话,她就会不断地哭闹a当你凑到她而前,笺眯眯地说:“宝贝,怎么哭了?爸爸来了,不哭了。”然后,轻轻地在她幼小的身躯上拍打,她就会立即停止哭泣,然后看着你咯咯笑。

可是,随着女儿渐渐长大,不知从哪天开始,父亲惊奇地发现女儿好像出了什么问题。

她不像原来那么好哄了,说上几句好话就睡着了;她总是在我耳边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搞得我心烦意乱,什么都做不下去了;说她儿句,她脾气比谁都大,还动不动就搞失踪;我的话一点都听不进去,总是和我犟嘴。

女儿身上出现这么多的“坏毛病”的原因是什么呢?这足因为很多父母昕女儿犯了错误,不管一七I'-就大发雷霆,或者根本就没有与女儿交流,就算交流,也不会蹲r身耐心地和女儿交流。

一天王梅在接士儿放学回末的路上,女儿悄悄地说:“妈妈,我想问您件事情。”王梅开始还很耐心地说:“问吧,什么事啊,这么神秘。”

女儿看着妈妈说:“您小时候听老师讲课会犯困吗,”

“有时候会啊,怎么了?”

士儿的眼睛正马放光,说  “真的呀’原来妈妈也跟我一样,听老师讲课台犯困啊!”

王梅一听女儿这么说就急了,立剥甩掉女儿的手,低下头,用手指比自己矮很多的女儿说:“你一个女孩怎么就这么爱犯困?老师上课你睡觉怪不得成绩一直不好呢,原束你一上课就睡觉啊。爸爸妈妈为你花了多少心血。你知道吗?你太让我失望!!”

女儿扬着脖子,无辜地看着妈妈,眼泪流了下来,王梅一阵训斥后,气得坐在路边的板凳上,女儿抽泣着说:“妈妈,你为什么生我的气?我的话还没说完呢,我今天就是在数学课上犯困了,但是我没睡着,我还狠狠地掐了自己一下,下课后,我怕自己没听清楚老师讲的试题,还特意向老师请教了呢?难道我错了吗?”

听完女儿的讲述,王梅真是后悔,女儿为此好几天没怎么搭理她,接士儿放学的时候,女儿也不说话了。

交流本身是门不难掌握的艺术,只需要你耐心一些听孩子把话讲完,耐心地交到女儿怎么去做,让女儿知道并且接受正确的想法。然而,很多父母就像王梅那样'对门己的女儿动不动就发火,并乩“居高临下”地训斥自己的女儿。当女儿成绩不理想时,本想听听女儿解释,但是孩了说不了几句,父母听不下去了,就开始大声呵斥:"你看你,知道自己粗心,还从来不改正!”当父母听到女儿对某什事情困惑时,总是不耐烦地说:“去去,小孩子懂什么,一边儿做作业去。”

对于女儿来说,她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只需你耐心听听她的话舌,并且给也你的意见,她就满足了,她就觉得你是爱她的。如果作为父母,连最起码的交流都不给女儿,她将如何才认可你,才把你当成一个好的父母呢?

父母课堂在心理卜“蹲下来”

“蹲下来”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站在同一个心理高度上,以平等的态度和眼光,用认真而亲切的态度,把孩子看成个需要尊重的独立的人。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就是从他的思维方式和年龄特点,去理解包容你不能接受的事情,同时作恰当的引导和处理,而不是让孩子处在被“控制”的悲哀中。

张妈妈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当张妈妈带他们去超级市场时,4岁的儿子因为姐姐先坐进汽车而不高兴乐,张妈妈在车门口蹲下,用手握住儿子的双手、脸对脸地、目光正视着孩子,诚恳地说:“毛毛,谁先坐进汽车并不重要,对吗,”毛毛看着妈妈会意地点点头,钻进了汽车并接着姐姐坐下了。

第二天上午,张妈妈和孩子们去公园玩,毛毛和姐姐跑跑跳跳,到湖边去看戏水的鸭群时,不小绊了一跤,眼泪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上要流出来了。这时,张妈妈又很自然地蹲下采,亲切地对儿子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是个大男孩儿,绊一下没关系的,对吗?”孩子一下就收住了眼泪,自豪地玩去了。

张妈妈教育孩子的言语和行为是值得称赞的。蹲下来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上谈话,同孩子脸对脸、目光时视着谈话,轻声细语地耐心说服教育,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更用不着大声呵斥,这不仅体现了大人对孩子的尊重,也体现了家长对孩子认真而亲刨的态度。

让孩子知道,凡事均可与你协商“蹲下来”跟孩子讲话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肢体语言。它告诉孩子,家长尊重你的独立人格,遇到事情愿意跟你协商,而不是施以粗暴的命令和简单的指责。久而久之,孩了就会产生独立感,愿意体谅家长,对事情本身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断,而不是要么叛逆、要么过度依赖家长。“蹲下来”和孩子讲话,不仅仅是缩短了那儿十厘米的距离,更是两代人心与心之间无比宝贵的沟通与变融。

.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家长要蹲下来同孩子在同一高度上谈话,同孩子面对面、目光对视着谈话,这样做能体现家长对孩了的尊重,体现了成人对孩子的事情或问题亲切的态度。同时,家长可以轻声细语地耐心说服教育,而不居高临下,更用不着呵斥。

一天,仔仔爸爸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老师说仔仔在学柱和人打架了.被扣在学校,让家长到学校领人。爸爸听完电话当即火冒三丈,决定这次一定要狠狠教训教训这个调皮鬼。

在去学校的路上,爸爸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我打仔仔一顿,就真的能收到预想的教育致果,保证仔仔以后就不打架吗?有了这样的念头,在学校见到仔仔之后,爸爸没有发火,而是平静地将仔仔带回了家.回家之后,爸爸也没有发火,而是耐心地帮仔仔在伤口上贴上创可贴并让仔仔的妈妈下厨为儿子做了可口饭菜。当仔仔一口一口吃着饭菜时,爸爸才开始说,自己是如何担心仔仔,自己是如何盼望儿子早点回家。听着听着,仔仔的声音哽咽了,哭着扑进爸爸怀里,说自己错了,对不起爸爸以后再也不打架了,再也不让爸爸担心。

听了仔仔的承诺'爸爸妈妈在地位上的平等。

爸爸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仔仔的过失,使仔仔能感受到爸爸对他人格的尊重,感受到他与爸爸在地位上的平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