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法家大成,帝王之师(2)

起来的。虱子没有贵贱之分,有害就要消灭它。”

在如何才能做到法不阿贵、刑不避大夫时,韩非认为,国君在改革时必须使用好两种权柄,那就是刑和德。刑就是杀戮,德就是奖赏。刑与德的效用性就在于:人的本性是趋利而避害的。贤明的君主通过法令来选用人才,而不是仅凭自己的意愿来举荐,要根据法令来衡量一个人的功劳,而不是仅通过主观愿望来评判。宰相必定起用于州郡之间,猛将必定崛起于行伍之中。不管选拔文官或是武将,都要从地方官和士兵中选拔,因此一定要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只有这样,有才能的人才不会被埋没,没有才能的人也无法掩饰自己。国君如果能够摈弃私利,以法行事,人民就安定,国家就繁荣;大臣如果能够摈弃私心,国家就强大,敌国就削弱。这样,国家没有治理不好的道理。

韩非的论述切中时弊,但太子安、国相张平、横阳君韩成以及公子韩阳等人却都听不进去。国相张平认为韩非不过是夸夸其谈,堪称赵括第二。只不过赵括是纸上谈兵,韩非是嘴上谈改革罢了。赵国起用赵括,结果被白起坑杀四十万大军,从此一蹶不振。韩国如果起用韩非进行改革,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太子安、横阳君韩成、公子韩阳等人也都支持国相张平的观点。

韩桓惠王见反对力量如此巨大.便沉默不语。从此,改革不再被提起。韩非见守旧势力庞大,自己被重用很困难,于是隐居而埋头著书立说,不再议论朝政。

太子安即位以后,韩非再次上书建言,希望能有机会一展自己的雄才大略。但这一次情况更糟,他被逐出了殿外。不得已,韩非只好回家,继续埋头著书立说。

进谏失败,退而著书

韩非之所以屡次进谏失败,意见不被采纳,与他的公子身份有很大关系。

公元前299年,韩国太子子婴病死,公子咎、公子虮虱为了太子之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后公子咎获胜,在韩襄王去世后,继任王位,为韩蕉王。韩鳌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韩桓惠王立。韩桓惠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韩王安继位。韩非作为虮虱的后代,受到韩国王室的猜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且韩非才华横溢,锋芒毕露,更让韩国王室不敢放心启用。因此,韩非屡次进谏都不为韩王所采纳。

参政无望,韩非退而著书,将其平生之研究心得,加以整理,写成《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其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客于时的愤懑。而在他逝世后,后人把他的著作辑集而成《韩非子》。《韩非子》一书内容既深刻,又渊博,措施切中时弊而有效,既有偏执之处,又有精彩的论辩。

韩非所提出的办法,能使国家迅速富强,能使君主获得一切利益和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且无需什么特别的才能,只要懂得运用自己掌握的权势和深藏不露就行了。这些谋略非常符合中国当时特有的社会制度下当权者的需要,因此很自然地得到有野心的开明君主的采纳,秦始皇赢政就是这样一位慧眼识英才的君主。

《韩非子》一书包含五个主要部分:

第一,将过去已有的法、术、势三种理论综合起来,并加以提高,形成一套完整的君主独裁的理论体系。

第二,针对过去君主依靠臣下统治,致使某些“重臣”权势膨胀,直接威胁君主地位的历史教训,为了控制臣下,韩非设想了一套御民术,同时对各种类型的民众进行分析,批评了统治者因为常受舆论左右,而分不清什么样的民众才是对君主有用的。韩非进而提出不准民众从事若干种行业,只许民众种田和当兵。

第三,控制舆论、奖励告密等一系列措施。例如,在《说疑》中,韩非说:“治国的重要问题,不仅是赏罚。赏无功,罚无罪,不能算是明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