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言欢塞上(11)

太子爷却盯着王喜诘问道:"李德全呢?让李德全出来回话。"

我一惊,觉得太子爷真是越来越沉不住气。李德全为人公正宽厚,一直近身服侍康熙,深得康熙信赖,有时他一个眼色,就能救人躲过一劫。这宫里宫外的人,不管是妃嫔阿哥还是文武官员,都对李德全十二分的客气,"李公公"、"李谙达"地叫着,今日太子爷竟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直呼其名。

王喜也是一呆,想了想,赔笑回道:"我师傅正在伺候皇上,恐怕不得空。"

太子爷冷哼了一声说道:"不是说皇阿玛已经歇下了吗?既然已经安歇了,他出来说两句话又有什么打紧?"

王喜愣在一旁,不知道该如何回话,转头看我,我向后缩了缩身子,朝他皱了皱眉头,表示无可奈何。我可不想现在和太子爷扯上任何关系。

王喜只得转回头,想再劝几句,话未出口,太子爷就一面向前走着,一面说道:"我倒是要看看你们这帮奴才到底在搞什么鬼?"两边的侍卫忙把他拦在了门外,他呵斥道:"让开!瞎了你们的狗眼了,也不看看我是谁!"侍卫却绝不肯让路,众位阿哥都有些动容,忙上前半真半假地劝太子爷。

正在喧闹,李德全拉开了门,康熙神情憔悴地看着众位迅速跪倒在地的阿哥,疲惫地说道:"命随行文武官员都过来。"

王喜忙应喳,匆匆跑去传旨。

康熙神色死寂地定定瞅着太子爷,太子爷被看得满脸惊惶,低垂着头,伏在地上,纹丝不动。

不大一会儿的工夫,此次随行的文武官员已都到齐,黑压压地跪了一地。

康熙慢慢巡视了一圈,眼光仍落在太子爷身上,他痛心愤怒又哀伤地盯了太子爷半晌,最后一字一顿地沉声说道:"胤礽不听教诲,目无法度,朕包容二十多年,他不但不悔改,反而愈演愈烈,实难承祖宗的宏业!"话未完,泪已流了下来。

底下的大臣只知道磕头,再三奏请:"皇上请三思!"

康熙开始语速缓慢地历数胤礽的罪状:"二十九年,朕在亲征噶尔丹的归途中生了病,十分想念皇太子胤礽,特召他至行宫。胤礽在行宫侍疾时毫无忧色,朕已看出皇太子无忠君爱父之念,实属不孝。

"胤礽对十八皇子胤祄之死,无忧痛之色,毫无兄弟友爱之情。

"胤礽平时对臣民百姓,稍有不从便任意殴打,其侍从肆意敲诈勒索,仗势欺人,激起公愤。

……"

康熙一面落泪,一面痛述着。一时气急攻心,再加上几日来的伤心,昏厥了过去。全场又是一片忙乱,请太医的,叫皇上的。最后,康熙缓缓醒了过来,却再无精力说什么,只是吩咐让大阿哥领人先把胤礽看管起来,然后挥手,让大家全部退下去。

李德全服侍着康熙进去歇息,可看康熙哀伤的样子,只怕难以入眠。我默默立在外面,心里也是一片哀伤,这个结局我早已经知道,这在当年对我而言,只是打发闲暇时间的一个故事而已。甚至当时我觉得康熙在太子事件上处理得很是不明智,明知道胤礽不堪大用,却总是举棋不定、反反复复。如果他能早日下定决心,也不至于出现九龙夺嫡的惨烈情景。

如今亲眼目睹,不知是因为在康熙身边服侍久了已有感情,还是感受到康熙心中作为父亲对胤礽的偏爱,以及现在的心痛无奈与愤恨,只觉得康熙的落泪深深震撼了我。作为一个皇上,他也许没有处理妥当,可作为一个父亲,他无可非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