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绘画源流(2)

各种画法,无不于此时立其基础焉。及五代虽未有特别之新创,尚能将以前之所有,谋得相当之进展。是亦难能可称者。及宋,国势虽弱,然中国文艺一切均呈复兴之势,艺术之精神亦多脱离实利方面,而进入于超世无我之境界。其绘画不仅注意于形似、色彩,且趋重于气韵理趣,不专为实用之装饰,且耽入于自然之玩赏。故宋代绘画实为最完美之时期。元代帝王不知绘画,非不奖励,且事摧毁,然仍能发荣滋长,有相当之进步,惟以上承宋朝艺苑极盛时代,大家辈出,其势足以震慑后世之画家,不得不慑伏崇拜,以丐其余绪,而不敢自出心裁,溢出于古人范围之外。故元代画家,大半皆系崇拜宋人,规行矩步,兢兢以古法为圭臬,时时以复古为信念,其结果不过延宋画之余喘,毫无发明。其画风虽盛极一时,究无裨于画坛之进境。即如赵孟頫、钱选等,虽为一代名家,亦不过为复古之健将耳。其余特然独起,前无古人者,未之闻也。明代绘画为宋元之继承者。初年画事颇盛,以后因在上者多严刑峻罚,画者往往得奇祸。于是思想受束缚,无自由发展之余地。惟有墨守旧规,以求无过。故明代二百余年,画院之盛虽不减唐宋,但画法之贡献则殊微末也。盖重临摹而少创造,重秀润而乏雄伟,末流之弊,遂致空疏、薄弱,无以自拔。清初画风,直接明季,毫无变动。其足以代表清朝之画派,而风行上下者,厥为柔媚枯淡之吴派,以黄公望为远祖,以董其昌为近宗,以王时敏、王鉴为诸父,而王原祁、王翠、吴历、恽格,以及娄东、虞山两派,无量数画家,俱不出此范围。

家家一峰,人人大痴,陈陈相因,毫无变化。而画坛之衰运,乃一蹶而不可挽矣!清初临摹之风极严,不特写生创作者绝迹于画坛,甚至临摹黄公望以外者,咸斥为狐禅旁门。乾嘉之后,少变风气。帝王倡之于上,士夫从之于下,故绘画甚盛,画家辈出。

惟仍无特出之大家,足以超流俗而挽颓风者。率不过舞笔弄墨,一丘一壑以附庸风雅而已。以后国家多事、群视绘画为不急之务,绘画风气因以大衰。画家亦渐由士大夫之养性怡情、渐变为以润笔为生之特殊阶级。笔耕墨耨,只求作品之易售,其他均非所及。而画风益衰,遂致不可收拾。悲夫!

至画法之进步层序,亦不似书法之必须陈陈相因,而后始演成今日之现状。盖绘画以人生环境之实像,及想象可及之形情为题目。凡成景像,皆可照绘也。略言之,有山水、人物、花卉、翎毛、松石、竹兰、牡丹、草虫、花鸟、蛱蝶、芦雁、菊花、蔬果、佛像、罗汉、屋木、鸟兽、湖石、虎马、鱼龙、水仙最为普通。其命名均照画意,见之即能领会,故不必再为赘释。其分类有著色与水墨白描之分。著色者施色也,水墨者纯用墨也,白描者以钩勒不傅彩之谓也,但多施之于绘画人物之类。白描亦分二派:出于李龙眠者谓之铁线描,出于吴道子者谓之兰叶描。再有“钩染”、“钩勒”与“没骨”之分;“钩染”者,先将所画花叶枝干,用墨细钩,然后渲染,故浓淡均匀,精密工整,如凌恒、马扶义诸人所作者是;  “钩勒”,用双钩法也,用笔墨将所画之实物钩出轮廓,张逊之画竹创用此法;“没骨”者,布彩肖物不用双钩,即今之水彩画也,创始于徐崇嗣。苏轼诗序有云:徐熙画花,落笔纵横。其子崇嗣变,格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谓之之没骨花。蜀赵昌盖用此法耳。其后画家多仿之,遂谓没骨派。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