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提早准备,快人一步(6)

有一位优秀的年轻人被公司选派参加全国计算机协会评选的“希望之星”活动,得知被选中之后,年轻人非常自豪,为了能够游刃有余地参加6天后的面试,他的确认真地筹划了自己一周的准备计划。

他用了两天的业余时间,搜集了七七八八、边边角角的资料几百页;又用了一个晚上把这些资料分门别类地排版并打印出来,第三天的晚上溜走了;第四天晚上公司临时安排他参加一个会议,没有时间看备考资料;第五天晚上和女朋友约会,又消磨了一天;第六天——也就是面试前的最后一天,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准备,当他把几百页的资料摆在桌子上时,自己也吓了一跳,这么多,怎么看得完?

没办法只剩下最后一天了,这位年轻人不吃不睡也只看了2/3的内容,朋友提醒他准备一下自我介绍,在面试当天早上,他才想起来,草草地对付了一篇。面试时,他终因心中没底而显得语无伦次。结果他自然没有被选为“希望之星”。

有的人每当在接受一件新工作或一个新项目后很是兴奋,憧憬着一鸣惊人的工作结果,天天在想怎样做,天天百思不得其解,又不准备在没有完美的想法之前动手干起来,于是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快到最后期限了才动手去做,结果再完美的方案也已经来不及实施,连最基本的按时完成也不能保证。

比较现有实力,先求完成再完美

要改变效率低下的做事习惯,需要在接受新的工作之后,在现有能力与待完成的工作之间作个实战比较。比如,现有能力与要完成的这个项目有多大差距?需要作出哪些改变或准备才能具备条件?这些准备工作需要多长时间?搞清这些内外因素后要立即去做,一件一件地去完成。在保证按期完成的情况下在对于薄弱环节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样才能做到:完成—完美—完成与完美的统一。

切记,对于追求完美的人,不是一张口就吃掉整条鱼才算是完美,鱼头、鱼尾固然好吃,但容易把喉咙卡住,一口一口地吃,先选择吃掉肥美的鱼身再吃掉其他部分不是更好吗?所以,基于现实的解决方案是,先求完成再求完美,这才是聪明的工作方式。

比较难易程度,先求完成再完美

1)把所有需要完成的工作按其类型和工作环节逐一列出细化的任务清单;

2)对应每一细化的任务清单,比较其难易程度,找出最佳的工作切入点;

3)比较实施路径,选择最快能够完成任务的那一条。选择的依据是:步骤最少(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就越短),障碍最少,需要调用的人力、物力资源最少,与现有资源结合最紧密的路径。这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需要详细分析出候选路径的利与弊,需要对各种未知情况做出备用方案,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

从先易后难的工作路径出发,有益于切入工作,也有益于在实践和总结前面工作的过程中得到解决后继困难的重要提示和方法,最终促进整体工作的高效完成。

具有高效工作能力的人,往往能在超出自己能力的范围外多做一点,做快一点,比别人期待的做好一点,当把每一“点”都加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超前别人很多“点”。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样形成的,看起来不知不觉,实际上有意识地日积月累就会很明显。职场中要获得成功,就得经常作比较,超越原本自以为的局限才能有所突破。

4.提早作拆分,岗位工作可超前

拆分到每一细小的工作环节

拆分就是将笼统的岗位工作细化到每个实际发生的动作上来,不要漏掉任何一个细小的工作步骤。例如,人事工作包含招聘、培训、档案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还是仅仅其中某一项工作?如果连自己是干什么的都不清晰,何谈高效工作呢?

我们都听说过南极探险的故事:出发之前,即使再细心的队长也不可能绘制一幅详细的地图,也无从标明前方道路上的每个拐弯、每一个岔路,因为那是未知之旅。但是,这些探险家们有个必做的功课,那就是仔细筹划他们的补给点,精确给出后勤团队的坐标、详细的给养清单、准确的投放时间和标志方法。任何一项含糊描述,哪怕给养清单上漏掉了一盒小小的火柴,那么探险家付出的将可能是生命的代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