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皇帝对清官的喜欢是有限的(2)

我们先看看始皇是如何求忠的:始皇在梁山宫,从山上看见李斯的车骑仪仗甚为隆重,表示不满。后来,始皇周围的人将情况告诉李斯,李斯立即减少车骑人数,始皇发现,知道有人泄密,审问在场人,无人承认,只得把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杀掉!

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既然中国的帝王都喜欢韩非子的法术,为什么表面上却遵从儒家呢?很简单,愚民嘛。特别是秦家二世而亡,血的教训告诉后来的窃国大盗们:要温情脉脉,要脉脉温情!所以,儒家就是窃国大盗们白天的外套,法家则是他们的睡衣!

岳飞之死,严格意义上来讲,在于不忠。高宗主和,岳飞主战,高宗想稳作皇帝,岳飞却要迎回二圣,这不是跟君主对着干吗?而秦桧之所以能讨得高宗赵构的喜欢,恰是因了他的忠心。更何况法家云:君主本人要独断专行,众人称赞的人,不必喜欢;众人反对攻击的人,君主不必憎嘉庆恨。君主有时候专喜欢坏蛋,真是气人!

还有乾隆,那么英明,也狠抓反贪来着,难道就对和珅的贪污问题没有察觉?非也!原因还在于和珅虽贪,却是很忠的,又英俊,又聪明,绝无二心,一生都在想着法子哄主子高兴,这样的奴才皇帝不喜欢才是傻冒呢。乾隆自己也说:我也知道和珅坏,可是没了他,谁陪我玩儿呢?

后来,治和珅,诸位可不要自作多情地以为新皇帝在反贪。根本原因:之一,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不是嘉庆的人;之二,黑吃黑,嘉庆继位时,国库空虚,内乱频频。所以,乾隆死后第五天,嘉庆就将和珅革职查办。民谣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反贪,却是因为自己没钱闹的。

那么你会问:难道皇帝不反贪吗?难道皇帝真的不喜欢清官吗?非也,皇帝当然反贪,但是只在贪风甚炽,影响政权的稳定性与合法性的时候,才反贪的。皇帝根本性的恐惧,除了臣有二心之外,还有就是百姓的造反之心。如果说百姓是妖魔的话,那么清官便是帝王供妖魔享用的牺牲与祭品。说得不客气点儿,清官是帝王放在百姓面前的冷猪头肉。所以,皇帝对清官的喜欢是有限度的,海瑞就是一个例子!嘉靖皇帝又要用海瑞做道德的幌子,同时又讨厌他的粗线条的二百五作风,无奈只好既不杀,又骂他为 "那个咒骂我的畜物 "。嘉靖升天,新皇隆庆登基,对海瑞的安排却成了新朝的一个难题。按黄仁宇的分析,"比较稳妥的办法是让他升官而不让他负实际的责任 ",而现代社会,我们也时不时地能发现,所谓的清官,经常遭遇明升暗降的所谓提拔重用。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