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六、竞优和竞底,所需要的能力不同(1)

六、竞优和竞底,所需要的能力不同

如果说中国人是最有智慧的民族,那么很多较真的人,都心有存疑,举例说明如下:

案例:中国人的考试能力和死记硬背

中国最聪明的学生读数理化,而美国最聪明的学生读商科、法律,不屑于学数理化,而最后当老板的是美国人,华人多给他们打工;拿诺贝尔奖的也多是美国人。

不过,如果说中国学生是世界最善于考试的人,那么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反对。

中国学生善于考试的能力,迫使美国教育考试中心(ETS)变更了托福考试的形式,但新托福考试转眼就被中国人发现了应对策略,中国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还是能够轻松取得好成绩。"新东方"将托福考试分解,"创新"出一套培训生产线,居然使"新东方"上市了,足以可见任何考试都难不倒"聪明"的中国人。

在欧美大学,欧美学生选课时,通常得看看这门课有多少中国留学生选修了,他们担心在善于考试的中国学生对比下,自己得到的综合评级会比较差,因此他们通常会避开中国学生选课。

多么令人自豪,中国人善于考试,不是没有由来的。

从古代的科举考试起,中国就历经了数千年的竞底式考试,其应付考试的基因,得到空前强化。

在现在社会中,各种五花八门的考试充斥中国社会、中国人的一生。万众瞩目的高考就不必提起,公务员考试、职称考试、操作等级考试、资格认证考试……如果有好事者把中国的考试总类统计起来,那一定能进入吉尼斯大全。

善于考试意味着记忆力发达,因为所有的中国考试,都是检测应试者对已有知识的掌握。中国人死记硬背的能力是一流的,孩子们刚开始牙牙学语,就被大人鼓励背诵唐诗、儿歌,甚至四书五经,谁背得好,谁就被认为聪明。中国父母通常把智力发达简单化为记忆力发达,正如中国的领导通常把员工的能力简单化为服从能力。

想象力的重要性

但遗憾的是:中国人所背诵的,除了中国语文和中国历史外,所有的知识基本上都不是自己创造的。因为记忆力发达是竞底社会的一个标志,而在竞优社会,特别注重的不是记忆力,而是想象力。

爱因斯坦对想象力极为推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

中国孩子们在早早的死记硬背和严酷的应试教育中,想象力不仅没有合理地发育起来,反而被残酷地扼杀掉,因为一个竞底社会并不需要想象力。

因此,当中国的建筑业十分发达时,通常是内地城市抄沿海城市,沿海城市抄海外。物质产品是这样,精神产品更是如此,即使是在张艺谋、冯小刚、英达等所谓"大腕"的影视作品中,也随时可以看到从好莱坞模仿、搬迁、抄袭过来的场景和桥段。

创造,是一种竞优;而抄袭,就是一种竞底。一个竞底大国,成为一个抄袭大国是理所当然的。

想象力是竞优所必需的土壤,缺乏想象力,建筑设计师就很难在头脑中,进行反复的、独创性的构思,为建筑找出独特的外形设计和大胆的内部结构,因此只能借鉴、参考别人的优秀设计。中国建筑界有太多这样的工匠,而没有设计大师。

同样,一个服装设计师如果不能在头脑中运用想象力,进行面料、设计、款式的创造性组合搭配,他也只能借鉴、参考别人的流行设计。中国也有太多这样的服装裁剪师,而没有设计大师。

音乐家也只有在头脑中凭着想象,进行各种音符的组合、旋律的搭配,然后才能从无数的这种组合搭配中,选出最佳的音乐。竞底式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傅聪、马友友、朗朗、李云迪之类的演奏高手,却绝不能培养出贝多芬、肖邦之类的音乐大师。

中国人用训练记忆力的方式,训练想象力

中国的孩子即使在进行所谓的"素质教育"时,主要的也是进行记忆力项目训练。如书法和演奏,书法训练要求孩子先记住那些字贴上的"行书、楷书、隶书"的框架结构,然后再通过手眼协调把字贴上的字"复制"出来,写得越"像"越好。而演奏钢琴、小提琴、二胡的训练,则不仅要求孩子牢记乐谱,还要苦苦记住演奏姿势,以及每一个细小的演奏动作,当然也是演奏得离考级标准越接近越好。

所以有些海外归来的有识之士嘲讽地说:中国人用训练弹棉花的方式,训练孩子弹钢琴。

在类似的"素质教育"训练中,孩子的创造性素质不仅没有得到提高,相反更进一步地被扼杀得干干净净。所以虽然中国也曾出现过几个青少年钢琴演奏高手,但绝不可能由此培养出真正的音乐大师。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培养人才最重要是培养他的创造力。"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绝大多数是"两脚书柜",因此在经济形势不佳时,大学毕业生就会很容易改变理想,去做保安、做搓脚工,积极踊跃去报名当兵,因为他们除了比保安、搓脚工、士兵多通过了几十门考试,思维模式没有本质的不同,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和非创造性的工作,对他们没有什么心理区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