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二、竞争的两种模式:竞优和竞底(5)

郭台铭的"血尿哲学",就集中体现了富士康的竞底观念,这位典型的工作狂通常每天工作15小时,除了对自己抓得很紧外,他还经常如此追问下属、经理和员工:"你们现在有没有血尿?还没有?啊,这说明你们还应该更努力。"

于是,他的手下怀着愧疚感,更加诚惶诚恐地埋头于工作。

当然,判定富士康主要是竞底企业,并不仅仅从郭台铭的问话和行业性质,而是大量的竞底事实。

竞底者有太多的共通之处,和郭台铭的"血尿哲学"相对应,任正非也常用这样的话鞭策下属:"为了这个公司,你看我这身体,什么糖尿病、高血压、颈椎病都有了,你们身体这么好,还不好好干!"

志强厂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个竞底的典型,因为他赢得订单的竞争力,主要建立在打工妹们低得不能再低的工资,和长得不能再长的加班上,竞底所依赖的资源,在长期来说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工人加班时间是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而工资太低则将影响打工妹们的生存,这些底线都是非常明显的,它的竞争资源是不可持续的。

但在整体的竞底中,不排除局部的竞优。李志强的加重块故事,是整个竞底中的局部竞优,因为研发加重块虽然靠的是不眠不休的加班和苦熬,但在研发定型后,这种智慧成果显然可以大规模地持续使用。

由于竞优的结果可以大量被复制使用,因此竞优能造就伟大的企业和伟大的企业家,如微软和比尔·盖茨、IBM和老小沃森、沃尔玛和山姆·沃尔顿,因为他们的事迹是可以见光的,可供人学习的。

而竞底是难以持续的(如任正非不可能把"毛巾"永远拧下去,郭台铭的手下"血尿"多了,也会开溜,不开溜也得住院),靠竞底成功的经验,是不可普遍推广的:

1.竞底经验见不得光。李志强能自豪地四处吹嘘"我的打工妹一天能干16小时"吗?柳传志能到处推广"联想的成功利益源于彻底的价格战"?当然不能!

所以,中国历史上没有关于"成功人物"的成功理论,只有他们的"成功事典"。谁敢把李世民杀兄弟,夺父亲皇位的事例,总结成理论教育后人?当然不能!

2.竞底者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竞底精神。如任正非在搞万门程控时,"不成功就从五楼跳下去"的决绝。这种竞底精神是很难通过学习得到的。

由于竞底经验的不可推广,中国很难像竞优社会那样,出现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只会出现过眼烟云般的、以规模取胜的"成功企业",和一些后人看不清面目的知名企业家。胡雪岩和盛宣怀是近代我们看得清面目的两个知名商人,人们知道他们的成功,取决于他们的"官商勾结"玩得最有成效。但对现代人而言,"官商勾结"显然是灰色的,因此现代中国商人着意用文化、理念等等涂抹自己,让世人只看到他们想示人、能示人的一面,但实际上,这一面很难让人看清真实的全貌。

案例:日本经济起飞时期的管理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日本受儒家思想影响也很深。但实际上,日本人最信奉的是神道教,其次是佛教,儒家思想也许只是他们在中国人面前作秀的一个道具。

日本政要不顾中国人感情,时时参拜的靖国神社,就是神道教最大的国家神社。

作为日本国教的神道教,其最高宗旨就是武士道,武士道的本质是武士可以随时为效忠主人献出生命,尽管普通的日本人不是武士,但武士道却是他们骨子里的信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