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化生命的坦途:返本开新(3)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篇》。

礼乐是仁心的显发,仁心(道德主体)是礼乐的基础。“人而不仁”,就表示人的道德心灵麻木了,昏昧了,不起作用了。这样,生命中的真诚也将发不出来。一个人生命中的精诚不能贯注到礼乐之中,又如何能“行礼、守礼”,以善化政治、善化风俗、善化人生?

仁,是众德之名。每一个德目,都是我们内心之“仁”对应于“人、事、物”而显发出来的德行。无论孝悌伦常之德,立身处世之德,外王事功之德,以及狂狷之德,中行之德,都是内心之仁随宜显发而凝成的人文价值之成果蔡仁厚《孔孟荀哲学》(台北,学生书局,1984),83—99页。。社会虽然不断演变,时代虽然持续推进,但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是即:

人类的理性,永远要求“真的、善的、美的”文化价值之实现。

人类的理性,可以分从“纯粹理性”(理解理性)与“实践理性”(道德理性)两面作说明。前者只对价值内容作认知、分析、理解,却不负责实现价值和创造价值。后者才内发自发地要求价值之实现和价值之创造。孔子所讲的“仁”正是后者,属于道德理性,它能显发价值、创造价值。这个作为“人文之根、价值之源”的道德主体(仁),就是儒家之本、中华文化之本。所谓“返本”,就是要回归于这个创造性的根源之地,以重新开创中华文化的浩浩前程。

三、什么是文化之新

文化的内容,有的因袭下来,有的革而去之,有时有减损,有时又有增益。如果文化之“新”是指这些随时出现的内容成果而言,那就只是时间流里面很普通很自然的事实,我们只要去认知它、理解它就行了。但今天我们提出文化“开新”,却并不是就这种实然层的事实而说话,而是从“应然”的层次,来思考文化的新道路。

在人类古文明中,中华民族所开创的文化,虽不是最古老,但却最源远流长。关于中华文化(以儒家为主流)最基本的宗旨原则,笔者五年前应约出席日本“东方思想前瞻年会”宣读论文时,曾揭示八大端,以略见儒家思想之纲领。蔡仁厚《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165—180页。

1人性本善的“道德动源”(善出于性,理由心发)

2天人合德的“超越企向”(下学上达,与天合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