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事业——东京模式与大阪模式(1)

东、西实业界的对比

说到东京和大阪事业方式的对比,虽然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但我在到东电之后,对于大阪实业以及东京实业,也找到了许多比较明显的差异。

在大阪的实业界,实业家就是彻头彻尾的实业家,而要说东京的实业家属于哪一类,我认为他们既是实业家,又是政治家,亦或是社交家,即多与当下的权力相结合,不像大阪的实业家那样对事业那么纯粹。

关于对比,虽然通过一个一个举例论证来比较东京与大阪的差别可能更有趣一些,但是我自身也身处东、西两方面的实业界,所以论述太详细的话可能有点不妥,再加上我也没有站在第三者的角度随便批评别人的资格,所以在此尽量避开具体的例子,泛泛地谈一下自己注意到的差别。

首先,关注东、西实业界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总觉得东京有东京的特色,大阪有大阪的特色。要提起其中的差别的话,实业的组织形式要算一个差别。其中,第一是资金的关系,第二是人事的关系,第三是场所的关系,这三者如果不能相互融合、自发发展的话,事业也不可能顺利展开。也就是说,所谓的资金、人事与自然赋予的场地,这三者必须要互相融合、不断发展。在三个要素中,如果要考虑东京的资金是怎么积攒的,或者考虑东京的资金与大阪的资金的关系是怎么样的话,那么东京的资金的大部分可谓是不怎么费力就能积攒起来。详细讲的话就是,因为东京作为中央集权、政治舞台之地,再加上至今为止日本财界的偏好,许多不需要的资金也向东京聚集过来。

例如,财政资金向东京聚集。其结果就是与政府相关的所有公司的总部都设在东京。兴业银行、日本银行等自不必说,不管是与商业有关的,还是与面向爪哇、欧洲的货币兑换有关的,还是与从产品消费意义上的中国、朝鲜等地有关的,虽然可能大阪那方面更需要,但全都在东京设置本部。这主要是因为与海外事业有关的产业都与政府部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需要政治上的谋划,所以把本部设在了东京。保险公司也是如此,虽然在大阪也有日本生命、加岛系的大同生命、住友生命,但大体上大多数的保险公司还是把总部设在东京。

正因为公司本部大多位于东京这种情况的产生,从地方积累起来的资金就不得不向东京聚集过来,因此聚集到东京的资金可谓是源源不断。因为毫不费力地就可以积聚大量的资金,所以导致人们对于资金的事情不怎么敏感、积极。因此,从借钱的角度来看,在东京可以很方便地借到,并且借期很长,这一点想必是不言自明、众所周知的。但在大阪,正好与此相反,资金都是通过劳动积攒起来的。

例如,银行的储备金、缴付金或者存款的总额中,东京远多于大阪,因此东京的金融疏通力大约是大阪的两倍。

大阪是一点一点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资金,没有多余的资金,只有需要的资金在不断地运转。因此,在大阪那方面,要忙的话就突然忙起来,要闲的话就突然闲起来,是真正由生意的好坏来决定的,像东京那样与政治有关或商业往来以外的东西则无法进入。大阪的大部分资金都是流通资金,一旦闲置不用了,他们会签订借贷协议把资金贷出去。但在东京,因为没有这个必要,所以虽然一直在使用资金但却不知道资金的宝贵。

东京的实业肯定是与政治为舞。或者说近代的政治组织深深地扎根于此了。我认为,东京所谓的公司都是如此。所谓的名企大抵也都深受政治的毒害。如果可以说的话,我想说日本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恐怕是不可能依自身的判断行事的。兴业银行也是不能够只开展银行本来的业务,这种倾向比哪家银行都明显。更确切地可以说是被政治利用了。这是不言自明的社会舆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