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用人者言(3)

保持自己的特点对于一个人来讲很重要。在公司有几千人从事着几乎相同的工作,有时候感觉会有那么一两个比较有特色的人,但是结果却怎么也不见他表现出来。因为他很有特点,所以不想他离开,能让人这么想的人少之又少。拥有特别之处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要发挥出来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比如说在开发沿线的问题上,如果他没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的话,他是无法去考虑如何把开发沿线与经营百货店结合起来的问题的。这个可能是晚上睡觉时想到的,也有可能是在乘电车的时候想到的。能够对这些复杂的事情引起注意的人也仅仅限于那些有独特之处的人。这个公司是这样的,我的公司也是这样的,在百货店、土地、娱乐场或者高尔夫球场等各种各样事业的经营上,只有那些拥有自己特点的人才能够?当得起管理的重任。其实食堂的经营也是同样的道理。不管是谁,都可以管理得很好,抱有这种想法是不行的。

接下来讲的可能有点离题,因为这本是我打算回到大阪再讲,并准备写到公司内部报纸上的事情,现在讲给大家希望能够给在座的各位以思考。我大阪的公司从大正八九年开始,每年都会招募大量的新人,最多时每次达到五十多人,主要招一些受过学校教育的新人。即使在大正十二年以及昭和二年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每年也至少招三十个学校毕业生。看上去招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具有独特之处。

我的公司也经营着宾馆的食堂、运动场、图书馆、百货店、剧场等各种产业,感觉应该会出现能够承担起管理这些产业的人,但是结果却始终没有出现。每年我们都会招进五十多人,前前后后加起来也有六百多人了,而且我们对他们也都呵护有加。按课长、系长分开来调查,他们平均在三十七岁的时候升任课长。虽说他们很早就被提拔上来了,但是正所谓适才适用,他们却难有统领各个产业的能力。这正是我苦恼的地方。

那么,我的公司里为什么没有具有独特之处的人呢?对此我也考虑很多。要怎样培养那些拥有独特才能的人才能使其发挥才能呢?我觉得只有一条路,即自我发掘自我学习。关于要怎样引导这样的人,我也思考了很多。举一个例子来说,某一图书馆想招一人才任主任一职。虽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很多,但是如果提出说要建设日本首屈一指的文艺图书馆,却没有能担此重任的人——就像这样,不仅做到适才适用很困难,就连能成为适才的人也没有。我认为,如果在座的各位注意到了这点,在今后如何融合电车以及百货产业的问题上,必须要认真思考了。

我在大阪调查过这么一件事。刮胡子的时候不是要用刷子嘛,有一次我想买刷子,一问价格,店员回答说“三十五钱”。“那这个呢?”,店员回答说是四十钱。?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啊,那人说:“刷子上有写着的。”我戴上老花镜一看,确实在刷子上刻着什么。对方问我是不是写着的,我回答说:“确实是的,在另外一面刻着的。”那一面确实写着:“酌情要价。”简直令人啼笑皆非!

这个是各个百货店统一销售的东西。绝不能有这样的蠢事,绝对不能允许采购如此普通的东西。对于我的百货店,要自己制造有个性的刷子来卖。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在大轨大阪电气轨道。——编者注沿线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刷子生产作坊。在对此地进行了调研之后,我觉得在阪急沿线也应该成立这样的家庭作?。这样做,可以以更低廉的价格提供给顾客更优质的商品。制造成品的大部分,也就是从各个家庭作坊聚集而来的成品,在大阪物产馆批发到各地。因此,如果想做类似的生意,就必须考虑周全,发展铁路沿线地区。

这作为一种主义,即从共存共荣的思想出发,或建设为卖鸡蛋而产生的养鸡专业村,亦或建设种植水果的温室村,这些都要与百货店的经营相协调。

这个百货店的经营也必定是在与沿线地区共存共荣的方针下开展的。这种场合下,东横铁路沿线与王子、京成铁路沿线的情况大不相同,因为其沿线多为高档住宅区,是不可能在其沿线饲养?牛的。同样,在其沿线养鸡也是不可能的吧,但温室是可以作为一个经营项目被设立。或者,像缝纫、刺绣等是可以作为一种高档的家庭副业或家庭式加工业被设立。还有,我认为通过在座各位的努力,像领带一类的新兴物件的生产也可以在铁路沿线展开。

这个百货店的经营理念与其他的百货店不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除此之外,该百货店还把沿线的开发放在重要的位置,目的是降低沿线居民的生活成本,不仅生活成本可以降低,居民甚至还可以节省一部分电车费。在考虑各家百货店经营方式不同的同时,如果还能去钻研如何成为对人?益的人,如何成为必不可少的人,甚至如何成为有特长的人的话,以后肯定能取得成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