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日本“第一”到中国奇迹(6)

虽然在1956年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后,“吉田学校”的优等生池田勇人下台了,但到1960年7月,继任者岸信介亦狼狈下台,池田勇人?绝对高票当选自民党总裁。1960年12月,第二次组阁的日本新首相池田勇人,召集了大批经济学家与各方面学者、专家,共同研讨后制定了一个“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即要在此后十年内,使日本国民的收入增加1倍,并以“显著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与实现完全雇用”为目标。在制度计划过程中,学者专家中对此后十年间GNP的年均增长率计划,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合适的目标为11%,而另一些人则认为7.2%更为妥当些。池田勇人最后采取一种折中手法,将目标定在了7.8 %这个位置上。

由于实践执行能力的缘故,结果又一次大大超过了预期。在这十年间,GNP年均增率虽然没能达到乐观派所预期的11%这个点位,但却远高于政府所预期的7.8%,达10 %以上。随后,虽然池田内阁下野,但他的政策却得到了他的继任者佐藤荣作的继承,在佐藤内阁的大力支持和操作下,该计划终于得到成功。到1970年日本的经济得到了惊人的发展:原计划GNP增长2.66倍,但实际增长却达到4.16倍之多;国民人均收入也增长了3.62倍。二者都翻了两番。经济的高速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就业问题的解决。在池田内阁刚上台的时候,日本还给人以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的感觉,但到1970年,日本的劳动力市场甚至出现了严重供应不足的局面。

在这段时期,日本大力进行公共投资与交通革命。在这十年的前期,投资这些方面的资金额,相当于1955~1960年间总额的4.2倍。作为这一宏大计划的形象代表,东京至大阪的时速达200公里的新干线,在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前9天正式建成通车,从东京到大阪只需要4个小时。新干线的建成,大大拉近了日本关东与关西的距离。现在日本的行政区划有“关东”这个词,基本上不用“关西”这个词。行政区划的“关东”是指东京都、神奈川县、崎玉县、千叶县、茨城县、群马县、栃木县、共为一都六县。行政区划把以京都、大阪为中心的地区称为“近畿”?包括大阪府、京都府、滋贺县、奈良县、和歌山县、兵库县,共为两府四县(有时把三重县也包括在内,为两府五县)。至于“关西”的含义,则难以设定如此明确的范围。不过,作为一个区域的名称,“关西”比“近畿”用得更多。例如:大阪口音、京都口音、奈良口音、和歌山口音等彼此还有不同之处,可是作为同一个系统的方言,都被称为“关西口音”。与此相对的是,没有“关东口音”的说法。

日本的产业结构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重大变化。到1964年,日本的粗钢产量,就超过了西德,仅次于美国、苏联,跃居世界第三位。汽车工业急速发展,1965年生产的轿车、卡车,就分别为1960年的4.2倍与3.7倍,仅次于美国、西德与英国,跃居世界第四位。而至1970年,轿车产量又比1965年增长了4.6倍,达到了318万辆。“投资牵引投资”,石油化学工业则建立了一个崭新先进的生产体系,大大提高了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为下一步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