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面试(1)

李嘉越是一家猎头公司的老板,三十三岁,来深圳已经十年了。她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成都的一家制衣厂做外销业务。制衣厂依靠外贸公司接单,发完货后外商直接将货款付给外贸公司,而不是给制衣厂。制衣厂去外贸公司结款,要像给人家当孙子一样求着外贸公司付点钱,所以就经常发不出来工资。嘉越觉得这份工作没什么前途,两个月的工资没结,留下一封辞职信就走了。

在深圳的头两年,她换了十三份工作,面试了无数次,当过秘书、办公室主任、人事经理、销售、策划。1999年互联网大热的时候,她又混进了一个人才网站,算是IT人士。可惜这个人才网站从号称上千万投资到破产,只经历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所以嘉越工资过万元的高薪日子很短命。

嘉越又去当时还很小很谨慎的腾讯公司面试过一次,在赛格的一个很寒碜的写字间里,知道对方开出来的只有五千元的月薪,她犹豫了。这次的犹豫让她后悔了一辈子,她没有想到后来的腾讯居然能发展到那么大。这么一个巨大的舞台让一直自命很有创新能力的她给错过了,每次想想都要肠绞痛。

嘉越扭头给自己做了一个完整的商业计划,那就是做一个猎头网站,用自己做IT人士的积蓄搏一次,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当一回老板。深圳那时候华强北一带的写字楼,五十多块钱一平米的租金,嘉越找了一个一百二十个平方米的两房一厅,一间做自己的房间,另一间做会议室,外面的大厅招了四个员工坐下。一个小小的公司就这么像模像样地办了起来。

2000年的深圳,猎头公司还很少。接到猎头的电话,人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职业中介”,所以嘉越的员工们要不断地给别人重复一句话:我们不向应聘者收费。当时愿意付出高额招聘费用的公司也很少,嘉越的主要客户都是老外的公司。那些公司规模不大,刚来中国,对中国的人才市场和法制环境两眼一抹黑,嘉越就给他们做做单,赚点小钱。因为服务态度好,竟然也就把一个小公司给坚持了下来。

2008年的深圳,年初股票仍在狂涨中,嘉越的朋友们都沉醉在巴菲特的梦想中,见面就聊股票,每个人都俨然操盘高手。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嘉越的业务自然也充足。春节刚过就接了一个连锁企业的单,一个年销售额过亿的连锁餐厅,委托她招聘一位营运总监,年薪五十万,嘉越签的合同是按照年薪的百分之二十收取佣金。也就是说这单如果操作成了,有六万的收入。

嘉越接到这个单就暗喜。她有一堆的朋友在深圳的报社,天天吃喝玩乐,写些风花雪月的文字,专和美食界、时尚界人士打交道,要想挖一个营销总监还不容易?嘉越把两位做记者的朋友请出来吃了顿饭,两位朋友把手上的名片慷慨地交给她去复印。加起来有一两百张,复印了厚厚的一大叠。这些名片放在别人手中就是废纸一堆,但对嘉越这种做人力资源的人来说,这些名片就是她的筹码,她的生意,再直白一点,就是银子。

嘉越安排猎手仔细地对这些名片筛选了一遍。排除一些有可能是老板的名片,进入他们视线的,还有十几个人。在这些人当中,有的是在酒店任餐饮总监,有的是在连锁西餐里任总监,还有的是在酒楼里担任管理职位。考虑到在酒店工作的人不熟悉连锁行业的性质,他们决定先从做连锁西餐的人下手。在调查了一系列企业的经营状况后,一个很合适的人选浮出水面。这个人是香港籍的广东人士,以前在香港的某知名连锁快餐里做过大区总监,之后跳槽到深圳的一家西餐连锁店做营运总监,但由于经营理念和老总不合,目前正有跳槽的意向。嘉越立即亲自出面联系了这个人,把客户那边的经营情况一介绍,双方均有意。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