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二、三事(1)

 

巴黎市有一万两千多家咖啡馆。这其中除了Café de la Paix、Le Select等等历史悠久、规模庞大、装潢考究的“咖啡殿堂”外,多数巴黎的咖啡馆都是面向群众的所在,它们门面适中,装潢一般。规模大的能坐下四五十人,小的最多只有两三张桌子。在这种地方你很难品味到传说中巴黎咖啡馆的浪漫,它们只是人们歇歇脚,碰面聊天,谈谈生意,约会幽会、胡乱填饱肚子,或是一个人独处一会儿的所在。。。归根到底,巴黎的咖啡馆其实是一个非常市井的场所,绝不像一些导游书吹得那么神奇浪漫。

不过,巴黎的咖啡馆也确实有过令人神往的过去。海明威那本《移动的盛宴》(A Moveable Feast),回忆了他在巴黎的生活岁月。全书第一篇说就是“圣米歇尔广场上的一家好咖啡馆”(A Good café on the Place St-Michel)。他说那个广场上有一家自己非场喜欢的咖啡馆。他回忆,在一个初冬的雨日走进这家干净整洁的咖啡馆,在暖洋洋的屋里脱去湿漉漉的上衣,然后一边喝着热腾腾的café au lait(热牛奶咖啡),一边用铅笔在小本子写作。。。那时的客居巴黎的海明威十分穷困,冬天没钱在家生火取暖,于是这家温暖宁静的咖啡馆便成了它的最喜欢的工作室。他不仅在此思考、写作,同时还将咖啡馆当成一座人生舞台,欣赏着众多登场人物。他说自己曾看见一位被雨淋湿的女孩走进咖啡馆:“她的脸就如新铸造的硬币那么光鲜。。。如果人们用柔嫩的血肉和雨水打湿的肌肤铸币的话”。读到这里我想,这老头的脑筋真跟别人不一样。崭新的硬币大家都见过,但有几个人会用它来形容少女的容貌呢?照他自己的话说,那时的创作灵感,常由那浓郁咖啡和刚下肚的St-James朗姆酒所催生。上世纪中叶前的巴黎咖啡馆,至少在海明威的笔下是宁静、温暖的诗句。

如今,马提尼克岛出产的St-James朗姆酒依旧是巴黎各家咖啡馆的必备饮品,而圣米歇尔广场依也还是巴黎咖啡馆扎堆的地方。不过,今天来这儿喝上一杯的绝大多数都是外国游客,因为这片广场距巴黎圣母院咫尺之遥。就算索邦大学就在附近,但鲜有同学老师在此读书思考了。如今学生做作业离不开电脑,在咖啡馆里上网这种“美式咖啡文化”在巴黎也存在。不过,大多局限于星巴克之类的美式咖啡馆中。老派的巴黎人在咖啡馆里消磨时间的方法除了聊天就是看报,偶然有人会读小说、杂志。在小小的咖啡桌上打开一台“笔记本”,除非不得已,赶这种“时髦”的巴黎人依旧不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