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段课与时段原则(1)

华德福学校一至十二年级上午的课程分为“时段课”与“非时段课”两部分。其中时段课时间约105分钟,通常从8点持续到9点45分(一些学校时段课时间略短,一些学校略长),是一天的重要时刻。德语、算术和数学、图案线形画和几何、常识、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都在时段课时间内学习。每个学年分为不同时段,每个时段集中学习一门学科,因此也称为“时段课”。每一时段一般延续三至四周,低年级可能延续更长时间,这样就可以用较长时间专心学习某一专题。这种集中安排经受住了长时间的考验,被证明是合适的。当天的主题是整个上午的重头戏,而且可以于次日在课堂上再次提及、讨论、深化并扩展。学生们很快就会适应这种节奏。

W·沙德明确指出,时段课原则在学习方式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顾及了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他写道:

“凡是在创造性的脑力工作中稍有经验的人都会发觉,只用一周中零碎的两三天或者很随意的时间段,是不可能潜心研究一项灵活的教学内容的,要达到此目的,应集中在几周以上的时间进行。时段课引导学生遵循脑力工作自身的规律进行学习,其中还包括把已掌握的学习内容放回长时记忆中保存,因为要将学生或任何人学过的东西,时时刻刻都在意识中复制,从生理和心理上来说都是愚蠢的。从上述意义上讲,主动学习和暂时的主动遗忘涉及智力的健康发展时段课使学生将课程内容更深入地储存于身体组织中,而不是白天的意识中进而将它保存终生华德福学校就是通过时段课推行连续性教育,使人们不只在学校里学习,还要终身学习。”

在学生每个时段制作的时段课作业本里,已掌握的内容由他们用文字或画画的形式记录下来,而某些在艺术化教学过程中学会的内容则被“忘记”,但在以后的日子里会转化成新的能力。在下一个相同科目的时段开始时,需要借助艺术手法才能唤醒和再现那些沉睡了较长时间的内容。

对于时段课教师,时段原则却又有另一层重要意义:他在三至四周里只需专注于一个学科,也就是潜心研究一个主题。正如我们还将看到的,因为要承担众多课题,掌握大量素材,这样做可以给他提供巨大的帮助。时段课——内在呼吸与艺术化教学

孩子们怎么能坚持上完约105分钟的时段课而不休息呢?这与课程内容的合理分配有密切关系。一种合理的课时结构必须符合孩子的状况,适应一天的节奏,形成一定的规律。因此时段课教师特别重视时段课内在的呼吸,而且尽可能实施艺术化教学。

所有和节奏相关的事情在华德福学校里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但愿下面这个形象的比喻能帮助读者理解。正如一个人的脉搏和呼吸有固定的节律(收缩与扩张、吸与呼),而这两个相应的节律器官——心与肺——却并不疲劳一样,我们也力争形成“课堂上的呼吸”。举个例子,课堂上的“吸气与呼气”就意味着紧张与松弛、头部工作与四肢工作、全班活动与学生个人活动之间的节奏交替。这样一种由教师主导的节奏,一方面强化了儿童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使教师的工作变得轻松,这对完成教学任务并非无关紧要。

早在开学的第二天,这种教学手段就已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应该在此给出一个提要,介绍一下华德福学校里低年级和中年级的时段课通常是如何安排的。一般而言,时段课教师将它分为五个不同部分:

1.节奏部分2.复习部分3.主要部分4.书写部分5.讲述部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