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太阳报(1)

第二章

太阳报

辗转数月,潘如君投奔到了刚创刊的《都市报》旗下,当时收留他的就是怀之林。尽管不懂体育,怀之林和潘如君却颇为投缘。两人经常秉烛夜谈,华山论剑,漫谈人生,畅想未来。

与论资排辈的《体育金报》不同,树立大旗不久的《都市报》是个英雄莫问出处的地方。在这里,潘如君有如鱼得水之感。他以前未曾施展的武艺,都在这儿找到了发挥的空间。

很快,他又遇到了几个经历相同的文学青年。爱才如命的怀之林就在报纸上开了一个专版,专门刊登他们的专栏。

久而久之,从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得到灵感,潘如君就把这个六人团队命名为"桃谷六仙"。怀之林还力排众议,提拔潘如君担任体育部副主任。而赵子友在潘如君到来之前就当上了主任,毕竟他是《都市报》的创始级人物。

高升一直关注着潘如君的动向,每次在《都市报》上看到他妙笔生花的文章,高升都会替这个前同事高兴,他替潘如君庆幸,总算没把一身武功废掉。高升也觉得自己识人的眼光确实不俗,并不是每个领导都具备他这种"识荆棘于草莽"的大能耐。

当上《体育金报》的老大后,高升还特意找过潘如君,想让他卷土重来,和自己联手为《体育金报》重整旗鼓。高升知道,要想让《体育金报》这个老字号焕发青春,仅仅维持现状是不行的,必须进行革新和改造。经过这一番的人生历练,想必潘如君的为人处世和业务水平都会成熟许多。

高升许给潘如君高官厚禄,还劝他"好汉也吃回头草",但潘如君终究忘不了当初被一脚踢出门的疼痛,遂婉拒高升好意:"我已对未来有了更好的打算。"

"走吧,兄弟们,"开完编前会后,潘如君号召大家出去吃饭,"晚上我请客,都大吃一顿,最近辛苦了,好好补一下。"

随着报纸创刊,最近不断有全国各地的精英前来投奔,潘如君还特意从《体育金报》和《竞赛》挖了几个人。其中,他最看重的是《竞赛》驻洋城记者站的赵连英,此人在南粤一带行走十余年,号称"从不收红包,从不招妓"。

虽然赵连英还没从《竞赛》辞职,但却一直为《队报》写稿。是否加盟,他还在犹豫观望。

第二章太阳报豪华大包厢内,潘如君连摆三桌宴席。刚一落座,他就询问赵连英:"你们总部有什么反应吗?他们看到《队报》的创刊号了吗?"

在潘如君眼里,赵连英简直就是块贞洁牌坊。这也源于对方吹牛皮的功夫。

不分各种场合地点,赵连英都会把他的道德水准吹嘘得一望无涯,唬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桃谷六仙一愣一愣的:行走江湖十余年,他能力非凡,交往的不是明星大腕就是巨商大贾,除了联合国的事他不爱管,剩下的事尽在掌握;他清正廉洁,秉持正义,拒腐蚀永不沾,从不编假新闻,从不收受红包,从不卖淫嫖娼。

赵连英摇了摇头:"《队报》在京都有卖的吗?我听说他们一大早就出去寻觅了,可问了好几个报摊,人家都没听说。他们可能又在网上找了找,但你们也没有电子版。"

读书导航